定 价:32 元
丛书名:21世纪普通高等院校实用规划教材·经济管理系列
- 作者:王立岩 ,刘明鑫 ,王娜 著
- 出版时间:2013/3/1
- ISBN:9787302315223
-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适用读者:可作为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材, 同时也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 中图法分类:F243
- 页码:25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 字数:358(单位:千字)
《21世纪普通高等院校实用规划教材·经济管理系列: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涵盖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职业生涯管理、员工激励、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10个方面的内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刻内涵。
《21世纪普通高等院校实用规划教材·经济管理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在编写上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既吸取了众多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内容的优势,又突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因此,《21世纪普通高等院校实用规划教材·经济管理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可作为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这门学科对企业的影响却是非常重大的。21世纪,企业的管理者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开发出一流的产品,创造一流的业绩,企业才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的管理者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纷纷成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并大力吸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士到企业工作,通过专业人士指导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为适应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士,需要更好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在博取众多专业教材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系完整,实用性较强,注重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理念,具体特点如下。
(1) 专业性较强。本书涵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六大主要模块,辅以专业的相关知识,形成较为严密的理论体系,突出专业特色。
(2) 以应用为主。每章前都有一个引例,目的是让学生形成问题,自发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引起学习兴趣。同时,每章后都有一个案例分析,主要是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3) 结构严谨。章节之间体现了这门学科的逻辑性,每一章的内容都是下一章的基础, 联系紧密,结构完整。
本书立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职业生涯管理、员工激励、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诸多内容,可作为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等专业的教材用书,也可作为学生自学、在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参考和使用。
本书由王立岩、刘明鑫、王娜编著,此外孟沙沙、李照清、王丽艳、张小桃、赵伟、杜海玲、孙一平也参加了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订时改进。
编 者
绪论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人力资源概述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史
一、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
二、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
二、团队和谐化
三、员工知识化
四、沟通网络化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程序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指导原则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
第三节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一、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
第四节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一、人力资源供给的分析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方法
第五节 人力资源供求平衡
一、总量平衡结构失衡
二、供给大于需求
三、供给小于需求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
第一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
一、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
第三节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与方法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工作分析
第一节 工作分析的概念及作用
一、工作分析的基本含义
二、工作分析的目的
三、工作分析的作用
四、工作分析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
二、调查阶段
三、分析阶段
四、描述阶段
五、运用阶段
六、控制评估阶段
第三节 工作分析的方法
一、面谈法
二、问卷法
三、核对法
四、观察法
五、工作日志法
六、工作参与法
七、关键事件法
第四节 工作分析的结果
一、工作描述
二、工作规范
三、工作说明书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员工招聘与配置
第一节 员工招聘概述
一、员工招聘的含义
二、员工招聘的意义
三、员工招聘的原则
第二节 招聘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招聘需求
二、制订招聘计划
三、发布招聘信息
四、甄选
五、录用
六、评估招聘效果
第三节 招聘的主要方式
一、内部招聘
二、外部招聘
第四节 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一、面试的含义
二、面试的内容
三、面试的类型
四、面试的基本程序
五、面试问题设计技巧
六、面试提问的技巧
七、面试环境的布置
八、面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员工录用与评估
一、员工录用的一般程序
二、员工录用的基本模式
三、招聘录用的评估
第六节 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一、人力资源配置的原理
二、人力资源的空间配置
三、人力资源的时间配置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员工培训
第一节 员工培训概述
一、员工培训的含义
二、员工培训的意义
三、员工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环节的关系
第二节 培训需求的分析
一、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意义
三、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四、培训需求分析的步骤
五、培训需求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培训的种类
一、新员工入职培训
二、岗前培训
三、员工上岗后的培训
四、转岗培训
……
第六章 职业生涯管理
第七章 员工激励
第八章 绩效考评
第九章 薪酬管理
第十章 劳动关系管理
参考文献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并且伴有明显的集体变化和外部表现,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往往是由于一个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对立的意向冲突等引起的。只有积极的激情,才能对劳动者的创造起到强烈的激励作用。积极的激情能够极大地激发劳动者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敏感性,激发起进取心与斗志,提高其创造效率。消极的激情会使劳动者产生冲动,甚至失去自制力与理智,不可能作出正确的自我批评,也不能预见和顾及行为的后果,对劳动创造是极其不利的。
3)热情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稳定而又深厚的情绪体验,它具有持续性与行动性的特点。劳动热情能在劳动中控制劳动者的整个身心,影响劳动者的思想与行为。劳动热情是劳动者创造的心理推动力量,它可以使劳动者迷恋创造活动,注意力集中于创造目标之中,调动和组织各种潜力,充分发挥各种智力效应。一个人的劳动热情高涨,有时可以达到忘我的程度,这对创造的作用与持续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古今中外,凡是在劳动创造中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都对创造充满热情和执着。
3.理智感
理智感是一种高级情感,它在智力活动中产生,同时又成为推动智力活动的心理力量。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好奇心、惊奇感、怀疑心与自信感等都是理智感的不同表现形式。劳动者在创造活动中将理智感与本身的治理结合起来,就能推动活动的进行,并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
1)好奇心
好奇心是劳动创造过程中创造理智感方面的一种心理倾向。强烈的好奇心能激发劳动者对于创造的兴趣,并且增强创造的动力激励机制。一般来说,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遇到问题就要追根究底,喜欢考验一切。好奇心能激发劳动者的智力活动,使其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而且,它能使劳动者在遇到挫折时也能坚持到底。对于有成功经验和创造性的劳动者来说,好奇心不但能使他们取得成功,而且也有可能使他们从此再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创造力得到不断强化,不断发挥创造力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