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11章,分别介绍了供应链管理与条码技术、条码概述、条码技术、GS1系统、零售业中的条码应用、储运包装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物流条码、制造业生产线上的条码应用、供应链应用集成以及条码技术的发展。每章后均附设小结和习题,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本书作为高校教材,适用于条码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作为在职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工具书。
前言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自2003年开展“中国条码推进工程”,实施全国高校“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推广项目以来,在全国各高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条码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中国条码推进工程”促进了我国条码产业的迅速发展,一个与国际标准接轨完整、庞大而且不断发展的自动识别产业正在我国逐渐形成。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的条码自动识别专业技术人才,为进一步推动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应用,需要大规模培养我国条码自动识别产业发展进程中所需要的懂标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随着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才市场对条码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细化,根据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在“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特别是依据物品编码标识相关的系列国家标准,在前一版的基础上,本次作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与2009版相比,我们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修改和完善,整合了部分内容。将原教材中第1章和第2章的内容整合到一章中(第1章),系统介绍了条码技术的起源、条码技术的研究内容、条码技术与标准化;用整整一章的篇幅(第2章),系统介绍了GS1标准体系的构成,便于读者理解后续各章的内容;增加了GS1标准体系与供应链管理、GS1标准体系与物联网、GS1标准体系与电子商务的相关内容(第8~10章)。结合条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在供应链协同、物联网、电子商务中的最新应用,系统介绍GS1标准体系在这些领域的具体应用方案;完善了“条码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应用趋势”一章的内容,介绍了条码技术在工业4.0中的应用前景与趋势;系统介绍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近年来基于GS1标准体系构建的各种信息平台,便于读者了解GS1标准体系在信息共享、信息追溯、全球供应链协同等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食品安全追溯、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保证中的具体应用。
本书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理事长张成海先生,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标准化研究所所长、21世纪中国电子商务网校校长张铎先生,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中国条码技术与应用协会专家赵守香女士,南京晓庄学院许国银先生联合主编。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黄泽霞、梁栋,21世纪中国电子商务网校刘娟、田金禄、张秋霞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工作。本书为全国高校“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指定教材。
本书是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年来颁布实施的物品编码标识、条码自动识别系列国家标准,同时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的一次有效探索,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全国高校“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推广,为我国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以标准化促进我国条码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7年6月8日
第一版前言
条码人才培养是“中国条码推进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自2003年6月到2009年6月,我国高校条码师资培训班共举办了15期,全国277所高校的448名教师通过培训,取得了《中国条码技术培训教师资格证书》,遍及全国除西藏、台湾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全国200余所本、专科院校开设了“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培训在校大学生五万余人,其中两万余名学生取得了“中国条码技术资格证书”。
随着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才市场对条码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细分,根据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在“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参考现行修订的相关国家标准,在前两版的基础上,本次作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
首先,将《条码技术与应用》修订为系列教材,分为本科分册和高职高专分册。
其次,本科分册从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协同应用入手,根据供应链上业务协同与信息实时共享的需要,依据GS1系统的编码体系,重点介绍了条码技术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应用。高职高专分册从岗位培训入手,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条码技术及其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实际使用。
最后,本科分册和高职高专分册将分别成为“中国条码技术资格(高级)证书”和“中国条码技术资格证书”考试培训的指定教材,也是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条码自动识别知识竞赛”的指定参考书。
本书编写过程中,力求通过“供应链”这条主线,把条码技术中涉及的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应用体系。书中所选案例都经过企业实际应用的检验,案例尽量体现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环节的特点。
本书共10章,第1章是个引子,介绍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以及条码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第2章介绍条码技术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术语、应用;第3章介绍条码技术,包括编码、生成、印制、识读、防伪、检测技术;第4章介绍GS1系统;第5章介绍零售业务中条码的应用;第6章介绍储运包装环节条码的应用;第7章介绍物流业中条码的应用;第8章介绍企业内部生产线上的条码应用;第9章介绍在整个供应链中如何通过条码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业务的集成,主要介绍GS1体系中的信息标准;第10章从数据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出发,介绍GS1系统中数据的其他载体:RFID、磁卡、IC卡等技术。
本书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理事长张成海先生,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标准化研究所所长、21世纪中国电子商务网校校长张铎先生,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主任、中国条码技术与应用协会专家赵守香女士联合主编。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罗秋科、韩继明、黄燕滨、李素彩、熊立勇、王泽,21世纪中国电子商务网校李维婷、刘娟、臧建、寇贺双、田金禄,北京工商大学杨慧盈,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工作。
本书作为全国高校“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指定教材,也是《中国条码技术资格(高级)证书》的指定教材。同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条码技术与应用协会、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联合授权北京网路畅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21世纪中国电子商务网校上开设“条码技术与应用”网络课程。学习者访问21世纪中国电子商务网校网站(http://www.ec21cn.org),即可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通过网上考试者,亦可获得“中国条码技术资格(高级)证书”。
本书是依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重新修订的条码相关国家标准,同时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的一次有效探索,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全国高校“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推广、为我国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中国条码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由于时间仓促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9年9月
第1章条码概述
【任务11】
超市购物,体验结账的过程,了解条码技术在POS中的应用。
(1)传统条码扫描,银行卡/现金结算。
(2)闪付。
(3)二维码支付。
(4)自动支付。
1.1条码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任务12】调研京东商城上销售的每一种产品,如何区分?如何管理产品的销售、入库、出库、采购?如果京东已经为每一种商品编制了唯一的代码,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将代码输入计算机系统中?
图11早期条码符号
条码技术已广泛应用到采购、生产、流通、追溯等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电视屏幕、杂志封面、公交车身、地铁站台、包装袋等,条码随处可见。条码技术已经深刻影响了社会,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这种影响还将继续深入。
1.1.1条码技术产生背景
条码技术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但得到实际应用和迅速发展还是在近30年间。目前,条码已经广泛应用到生产、流通、物流、零售、支付、产品追溯等各个领域。
早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乔·伍德兰德(JoeWoodLand)和贝尼·西尔佛(Beny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条码表示食品项目以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并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这种条码图案如图11右上图所示。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称作“公牛眼”条码。靶的同心环由圆条和空白绘成。在原理上,“公牛眼”条码与后来的条码符号很接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商品经济还不十分发达,而且工艺上也没有达到印制这种代码的水平。然而,2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地区的统一代码——UPC码的奠基人。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dFeissel)等于1959年申请了一项专利,将0~9中的每个数字用7段平行条表示。但是这种代码机器难以阅读,人读起来也不方便。不过,这一构想促进了条码码制的产生与发展。不久,E.F.布林克尔(E.F.Brinker)申请了将条码标识在有轨电车上的专利。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尔韦尼亚(Sylvania)发明了一种被北美铁路系统所采纳的条码系统。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Hoc委员会制定了通用商品代码——UPC代码(universalproductcode),此后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码符号方案,如图11右下及左边部分所示。UPC商品条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该码制的统一和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1971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自动识别系统,用于库存验算。这是条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应用。1972年,莫那奇·马金(MonarchMarking)等研制出库德巴码(Codabar),至此,美国的条码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niformCodeCouncil,UCC)于1973年建立了UPC商品条码应用系统。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商品条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商品标识,为条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74年,Intermec公司的戴维·阿利尔(DavideAllair)博士推出39条码,很快被美国国防部所采纳,作为军用条码码制。39条码是第一个字母、数字式的条码,后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1976年,美国和加拿大在超级市场上成功地使用了UPC商品条码应用系统,这给人们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欧洲人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1977年,欧洲共同体在12位的UPCA商品条码的基础上,开发出与UPCA商品条码兼容的欧洲物品编码系统(EuropeanArticleNumberingSystem,EAN),并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uropeanArticleNumberingAssociation,EAN)。直到1981年,由于EAN组织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改称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InternationalArticleNumberingAssociation,EANInternational)。2005年更名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