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作者多年大学教学技能师资培训一线授课经验,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于一体,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事例鲜活、通俗易懂,不仅做到了理论视角高屋建瓴,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它既是高校教师教育教学不可多得的精品教材,亦是大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进阶宝典。
它既是高校教师教育教育不可多得的精品教材,亦是大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进阶宝典。汇集多年大学教学技能师资培训一线授课经验,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于一体,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事例鲜活,通俗易懂,不仅做到了理论视角高屋建瓴,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序|强中自有强中手
师之大者,举重若轻;师者贵者,恬然悠然。这是我在上完邢
红军老师主讲的大学教学技能课程后,最想表达的感受。
面对好几百人的超级大课堂,邢老师能将这样一门貌似枯燥乏
味的课程,讲得如此吸引人,是我一开始怎么也未能料想到的。第
一次上课,我带过去的闲书基本上一页没翻,完全被邢老师独具魅
力的教学方式、诙谐幽默的教学风格所深深吸引,不知不觉已上完
了三天24个学时的课程,期间收获良多。直至这门课结束的一刹那,
我才顿然觉得,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聆听睿智的邢老师讲课了,
心中不免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
邢老师授课,无形之中已上升到人生的哲学高度。这种高度脱
离了乏味的说教,又恰到好处地将其蕴含在他那睿智风趣的玩笑逗
乐之中,反而增加了其思想深度,令人不得不陷入沉思。他在讲授
大学教学技能的同时,更像是在传达着他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社
会意识形态的辩证思考。一当上领导,就不知他自己是谁了,整个
楼道都走不下他了,以鲁迅先生辛辣的口吻,深刻揭示出了周围无
知之人的官态;某某老师把讲台当作展示自己的舞台,时刻关注自
己的风度,镜头感十分强烈,笑容有点过,则抨击了当下浮躁社会
风气下一些所谓的明星老师,全然背离了育人育德的基本职业规范,
甘当娱乐大众的跳梁小丑;到死都没评上一个副教授,则从反面
高度褒奖了晏才宏老师超脱于名利之上、一心承担教书育人重任的
高尚情操,试问现在那些教授们又有几人能像晏老师这样深受学生
爱戴呢?林清玄先生的演讲已超出了我们所探讨的教学技巧,这
样的评论折射出了邢老师所推崇的终极教学方式,恰似老子所言:上
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
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是啊,教师忘了自己是谁,才能让下
面坐的学生真正记住自己是谁!
邢老师所讲教学技能之技巧,已然上升到了一门教学艺术。我
之前的讲课风格,没有抑扬顿挫和起伏变化。这难怪学生会感觉疲惫,
很难集中45分钟去听课。邢老师犹如教学名医一般,一下就切
中了我之前教学的不足之处。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
在大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学科方法与思维方法
的培养,这也是我泱泱大国,却少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尴尬现状的
本质原因。鉴于这一普遍存在的中国式教育弊端,我深刻地意识到
邢老师的慧眼独具之处:虽然之前曾经尝试着去告诉学生凌驾于学
科之上的是方法和思维,但经过这次大学教学技能的学习,我更深
刻地认识到了自己身负的重任,我将更加切实、深入地去践行任重
而道远的大学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内在动力,是实现
从学习到研究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学
习与理解,还要引导他们去探索生活中所隐含的自然科学规律。国
外研究者通过观察简单的猫喝水现象发现了关于流体力学美妙的数
理方程,这一点尤其使我震惊。然而在震惊之余,回顾一下自身的
学习经历,却猛然发现我们的学习过程却是如此的功利化:为了获
得好看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身边一切潜在的科学现象与知识。
反思中国教育的现状,我不得不感慨若能有千千万万个邢红军
教授,中国教育必将会呈现出另外一番光景:我们将不再聚焦于机
械地灌输给学生枯燥乏味的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去如何探寻一些未
知之领域;倘若真能如此,则何愁我泱泱中华教育不兴、人才不济!
我私自臆度,邢老师在大学教学技能这门课里,其实也想传递
这么一个信息:中国教育之崛起,需靠我们青年老师改变传统之观
点,摒弃诸多教学陋习,真正做到育德育人,为中国科学之崛起贡
献自己的力量。我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教育之全新理念破茧而出,
成为另一个邢红军教授,培养出人格健全、以学习研究为乐趣的新
型人才。我已然义无反顾地踏上这一征程,纵使前方荆棘满地,我
也绝不退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
斌
(作者系北京市教委高师培训中心岗前培训第683期学员、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邢红军 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曾任北京市教委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大学教学技能主讲教师,面授培训北京地区近万名大学教师。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理事,《物理通报》副主编,教育部国培计划高中物理首批专家库入选专家。从教30多年,曾获河南省优质课教学特等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学标兵;2013年荣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曾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发表论文240篇,出版著作1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