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技术(第二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定 价:59 元
丛书名:
- 作者:许文才
- 出版时间:2017/7/1
- ISBN:9787518400546
- 出 版 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S851
- 页码:440
- 纸张:
- 版次:
- 开本:16K
- 字数:(单位:千字)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规划教材:包装印刷技术(第二版)》共分十一章,在介绍包装印刷基本概念、颜色复制原理、印前图文处理、油墨传递原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平版印刷、凹版印刷、柔性版印刷、丝网印刷、数字印刷、特种印刷(全息、喷码、立体、移印)的原理与工艺;在介绍上光、覆膜、烫印、模切压痕、分切、复卷、涂布、复合等包装印后加工技术的基础上,还介绍了UV冷烫印、LED—UV印刷与EB固化技术、UV模压成型技术、无溶剂复合技术等最新工艺;重点介绍了各类印刷方式在标签、折叠纸盒、纸箱、塑料软包装、金属与玻璃包装容器的应用工艺及相关技术,在强调工艺应用特点的基础上,还介绍了承印材料和油墨的特性、制版技术、包装印刷质量控制等内容。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规划教材:包装印刷技术(第二版)》强调基础理论的系统性、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包装印刷技术的新颖性,方便教学和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规划教材:包装印刷技术(第二版)》对于学习、了解和掌握各类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印刷方法、工艺和相关技术,对于正确设计、印制和评价包装印刷品质量尤为重要。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印刷的定义与分类
一、印刷的定义
二、印刷的分类
第二节包装印刷
一、包装与包装印刷
二、绿色包装印刷
三、包装印刷的分类
四、包装印刷工艺流程
第三节包装印刷研究的对象
习题
第二章颜色复制原理
第一节颜色及其描述
一、颜色的含义
二、颜色的描述
第二节分色原理
一、颜色复制
二、颜色识别
三、分色技术
第三节加网原理
一、网点及其构成
二、加网技术
第四节颜色合成原理
一、网点呈色机理
二、印刷呈色原理
三、彩色印刷的实现
第五节色彩管理
一、色彩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色彩管理的实现方法
三、色彩管理的发展
习题
第三章印前图文处理
第一节印前系统与设备
一、印前系统
二、印前设备
第二节印前图像及其处理
一、印前图像及其特征
二、印前图像处理
三、印前图像处理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文字及其处理
一、文字属性
二、版式与排版
第四节拼大版
一、拼大版的内容
二、传统拼大版
三、数字拼大版
第五节打样
一、打样的作用
二、打样的类型
三、打样的实现
第六节制版
一、CTF制版
二、CTP制版
第七节印前质量控制
习题
第四章油墨传递原理
第一节油墨转移原理
一、油墨转移方程
二、印刷过程中的润湿
第二节承印材料对油墨转移的影响
一、纸张
二、软塑包装材料
三、金属箔
第三节印刷油墨及其影响
一、油墨的组成
二、油墨的印刷适性
第四节油墨的叠印
一、油墨叠印的方式
二、叠印率及其测定
习题
第五章平版印刷
第一节概述
一、平版印刷
二、胶印原理与特点
三、胶印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单张纸胶印机
一、类型及滚筒排列
二、给纸装置
三、定位与传递装置
四、印刷装置
五、润湿装置
六、输墨装置
七、收纸装置
第三节胶印工艺及应用
一、胶印工艺流程
二、胶印油墨的印刷适性
三、纸与纸板胶印技术
四、金属板胶印技术
五、胶印质量控制
六、常见胶印故障及其排除
第四节无水胶印技术
一、无水胶印及其特点
二、无水胶印原理
三、无水胶印系统
四、无水胶印的应用与发展
习题
第六章凹版印刷
第一节概述
一、凹版印刷原理与特点
二、凹版印刷技术的发展
三、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版印刷
第二节凹版印刷机
一、凹印机的种类
二、凹印机的类型与组成
三、凹印机的基本结构
四、凹印机的辅助装置
五、典型包装凹印机及其特点
第三节凹印工艺及应用
一、凹印工艺流程
二、凹印制版
三、凹印打样
四、凹印油墨的印刷适性
五、软包装凹版印刷
六、纸包装凹版印刷
七、凹印质量控制
八、凹印常见故障原因及其排除
习题
第七章柔性版印刷
第一节凸版印刷
第二节柔性版印刷
一、柔性版印刷概述
二、柔性版印刷原理
三、柔性版印刷的特点
四、柔性版印刷的应用范围
五、柔性版印刷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柔性版印刷机
一、概述
二、柔印机的基本结构
三、机组式柔印机
四、卫星式柔印机
五、层叠式柔印机
第四节柔性版印刷工艺及应用
一、柔印工艺流程
二、印版制作
三、贴版与打样
四、柔印油墨的印刷适性
五、纸包装柔性版印刷
六、软包装柔性版印刷
七、标签组合印刷
八、纸箱预印与直接柔印
九、柔印质量控制
十、常见印刷故障及其排除
习题
第八章丝网印刷
第一节概述
一、丝网印刷原理与特点
二、丝网印刷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丝网印刷机
一、基本构成
二、分类及主要形式
三、套准装置
四、干燥装置
五、典型丝网印刷机
第三节丝网印刷工艺及应用
一、丝网印刷工艺流程
二、丝网印版制作
三、丝印油墨的印刷适性
四、纸包装丝网印刷
五、塑料包装丝网印刷
六、玻璃制品丝网印刷
七、陶瓷容器丝网印刷
习题
……
第九章数字印刷
第十章特种印刷
第十一章包装印后加工
参考文献
版权页:
第一节 颜色及其描述
一、颜色的含义
颜色是客观世界对象在光波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后所形成的心理物理反应,是光与视觉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国家标准GB/T 5698—2001中,颜色的定义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的除空间属性以外的视觉特性”。客观世界颜色的呈色模式分为光源色、反射色和透射色三类。在实际应用中分为孔色、表面色、透膜色、透体色、镜面色、光泽、光源色七类。广义上的印刷颜色复制涉及在印刷承印物上由油墨或色料所呈现的颜色、光源呈色以及显示器呈色,狭义上的印刷颜色复制则是指在特定光源的照明条件下,油墨或色料在印刷承印物上的呈色。因此,在印刷工业中颜色重点研究的对象包括:
(1)表面色表面色(Surface color)是指观察不透明物体表面的颜色,是最常见的颜色。表面色受照明光照条件和物体表面反射特性的共同影响。
(2)光源色 光源色(Light source color)是指自发光体的颜色。
二、颜色的描述
颜色的描述随应用领域与应用目的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科学标定方法,如物理学根据电磁波来研究颜色,用波长或频率来描述颜色;艺术家用色相、明度、饱和度来描述颜色;而印刷工业用密度、色度来描述颜色。从本质上讲,颜色的描述就是采用一定的体系给颜色一种适当的命名或定量标识,既可以基于源于物体对能量的辐射,吸收或反射的颜色标定,也可以基于人们对颜色感知的人眼视觉的生理机制和心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