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戏言:写给中国玩家的人生逆袭指南》通过讲述11位中国游戏界大佬的人生逆袭故事,向正以各种状态生存着的中国玩家们展示出另一片天地——如果你想,玩转人生并非只能online。
在许多人看来,《无戏言:写给中国玩家的人生逆袭指南》中的11位主人公有着一个共同的头衔——行业领军人物。但《游戏人生》的专访会让你看到,“成功者”头衔的背后其实是11张不同的面孔:他们中间有曾经的中专物理教师、战斗机设计师、梦想成为航海家的人,甚至有因为创业的艰难曾经抑郁的人。但是,他们在悲观失望的时候选择了面对现实、坚持努力,继而华丽转身、“逆袭”成功。今天,这11位看似普通的人,站在了游戏行业的前沿!
· 《无戏言:写给中国玩家的人生逆袭指南》所有资料由腾讯游戏频道《游戏人生》栏目组独家提供,很多游戏业界大佬都是首次接受深度采访,可以说是中国游戏界第一本重头大作。 · 豆瓣知名励志写手meiya精心为中国玩家量身打造11篇人生逆袭指南,不是高高在上的堂皇大论,而是我心知你心的知己直谏。 · 用青年视角评写游戏大佬们的逆袭人生,这本书中没有英雄,只有你点点脚就能并肩的逆袭榜样。 · 妙趣横生的游戏代入感插图与大佬们的独家秘照,一次性满足读者的阅读愉悦感与窥秘心理。
腾讯游戏频道《游戏人生》栏目组,《游戏人生》是腾讯游戏频道原创视频对话栏目,该节目以对游戏业界的CEO,COO为采访对象,由主持人与嘉宾共同探讨人生真谛,感悟游戏精神,作为一档谈话节目,《游戏人生》不仅拥有资深从业人员的创业经历,还有他们感人的成长故事。想走进江湖,你应该先了解他们……
夏虫,偶尔变身骑字飞行的神笔马良战斗团,大多数时候是靠一些道理&一些有趣的事喂养的普通重口儿文学青年俱乐部。
meiya,双子座女生,豆瓣著名写手,曾以一篇《去做的屌丝,才有逆袭的可能》狠狠戳中屌丝青年们的软肋,热爱阅读和写作,喜欢跑步、旅行和美食。
第1章 技术宅的逆袭
做你所爱,爱你所做
逆袭榜样:落入凡尘的酒剑仙--姚壮宪
第2章 转职者的逆袭
让天赋自由
逆袭榜样:子目皆空之道--裘新
第3章 骨灰程序员的逆袭
上天保佑有理想的人
逆袭榜样:于目标处仰望--张淳
第4章 大神的逆袭
做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独孤求败”
逆袭榜样:过去是未来最好的向导--凌海
第5章 边缘职业的逆袭
少有人走的路
逆袭榜样:为梦想而生--石海
第6章 医者的逆袭
改变,一切才有可能
逆袭榜样:七雄争霸缔造者的为而不争--张福茂
第7章 MT的逆袭
超级马拉松
逆袭榜样:游戏界的捕鱼达人--陈昊芝
第8章 女玩家的逆袭
爱拼才会赢
逆袭榜样:一朵自由行走的花--刘阳
第9章 FreshMan的逆袭
屌丝逆袭有方:学习与成长
逆袭榜样:人生就是一次次“征途”--纪学锋
第10章 狂战士的逆袭
先活着,才有机会活得好
逆袭榜样:低调的狂奔--魏啸
第11章 专精者的逆袭
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
逆袭榜样:冰封王座上的人皇--SKY
后记
如果你也是自诩为“玩着仙剑长大的”那拨人,那你肯定对下面这个故事不陌生。
姚壮宪,1969年生于中国台湾东部的花莲县,童年生活在农村,亲近于大自然。那时没有电视机和游戏机,他却沉迷于更有趣的生活——抓泥鳅、逮青蛙、在小溪边玩耍。家中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但姚壮宪自小性格比较孤僻,喜欢独来独往。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潜意识中姚壮宪把它影射于游戏,于是便有了李逍遥——这个经过奋斗成为大侠的乡下穷小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姚壮宪全家迁至台北。
大学即将毕业之时,姚壮宪带上自己的两款射击游戏,踏上了寻访游戏公司的求职路。20世纪80年代末的台湾游戏业,一切都还在蹒跚学步中,想找到一家愿意自行开发中文游戏的公司并不容易。姚壮宪把作品送到大宇资讯,可惜与大宇资讯的产品撞车,但双方都留下了好印象。那年,大宇资讯刚刚成立两周年,姚壮宪是第二批进入大宇资讯的人。最初的半年,姚壮宪虽然自认是大宇资讯的人,却领不到大宇资讯的工资,要靠作品卖出钱获得提成。在当时的产业环境下,他很有可能在游戏业穷困潦倒。大宇资讯公司在台北,姚家住在桃园县,没办法去公司上班,他只能在家里“工作”。1989年,20岁的姚壮宪交给大宇的第一份“成绩单”——《大富翁》,正式敲开了大宇的门。以台币10万元卖断的《大富翁》在台湾一举卖出3万套,这在当时是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紧接着,姚壮宪又在1992年制作完成了《大富翁二》,强烈的市场反应更加重了他在大宇的地位。1993年,服完兵役的姚壮宪提出要做一款角色扮演游戏——《仙剑奇侠传》。《仙剑奇侠传》的开发也走了一段弯路,因为姚壮宪还没有研发大游戏的经验,本来预计一年完成的任务最终用了两年零四个月,真正的开发也是在第二年才上轨道。姚壮宪的个人才能在这部作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剧本到程序、美工、音乐,一切工序都有他的参与。“那时的工作流程是:白天写程式、晚上写剧本、半夜画图。”姚壮宪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如是说。
我们熟悉姚仙的童年,对他从人到仙的“修仙史”如数家珍,却唯独不太了解他的学生时代。
在姚壮宪的履历表上,学历那一栏写的是“毕业于台北工专矿冶专业”,不仅并非名校,专业也和游戏毫不沾边,这着实让人好奇。
我们的姚仙在学业上可不像李逍遥那厮一样不学无术,是个正正经经的好学生。
少年时代的姚壮宪爱好广泛,象棋、围棋、游戏、武侠小说、漫画、军事和历史故事,全部都是他的心头好。姚壮宪也很重视自身知识的积累,长于理工的他亦写得一手好文章,美术成绩在初中的班级里也是数一数二。
和很多人踏入游戏这条“不归路”的契机一样,姚壮宪游戏生涯的开始,也拜“不乖”所赐——他中学挣钱偷偷买来一台游戏机,因担心被家人责骂,只能在家里没人的时候玩。丰富多彩的游戏给姚壮宪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常在心中自设符合心意的完美游戏。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就读台北工专矿冶专业,讲起来还是个有些小小心酸又有些小小KUSO的回忆。
台北工专是一所五年制的专科学校,相当于内地的“3+2”高职:可以在初中毕业后直接考取,五年后拿专科学历。现在,这种学校在台湾已经难觅踪影。
当时的姚壮宪有两个选择:一是考取高中,二就是考这所专科学校。
以姚壮宪的成绩完全可以考上一个不错的高中并在三年之后考取一所名牌高校,但读专科学校可以提前两年毕业,这对体谅家境想要尽早自力更生的“姚逍遥”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诱惑。
那么,就两个都报考吧!
结果是他并没有考上自己满意的高中,却在专科考试时发挥优异,考上了当时在工业领域知名、就业前景极佳的台北工专。
很多人以为姚仙选择矿冶这个“KUSO”的专业是屈于学校调剂,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当时姚仙自己报考的专业也是和游戏三竿子打不上关系的——化学。
彼时,务实懂事的少年姚壮宪以为自己至多只能把游戏当做爱好,要想养家糊口还是要学门主流的手艺。
岂料,老天是不会赐予一个人天赋让他白白荒废的,如果命中注定你要走这条路,你是怎样七拐八拐也不会走偏的。
一年级开始,姚壮宪就学着制作简单的小游戏。他积极参与学校的计算机爱好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程序。台北工专的矿冶专业有一个传统,高年级学生会带动低年级学生一起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成绩比计算机专业的还好。当时参加程序比赛必须四人一组,姚壮宪的班级也有一个小组,他自然亦是成员之一。三年级时,在学长的鼓励下,姚壮宪第一次参加了全台湾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因为缺少经验,他并没有成功。四年级时,他再次参加比赛,取得了第四名;到了五年级再接再厉,并终于得到了冠军。姚壮宪的五年工专生活几乎全部花在了计算机程序上,五年中,他在学校的计算机房写了无数个小游戏。为了制作游戏,他还自己编写了一套绘图软件。其他同学多半用计算机做作业或打游戏,而姚壮宪却不休不眠地写出一个个游戏送给同学玩,然而他自己却鲜有时间玩游戏。
之后的故事,就是“地球人都知道”了。
有一段时间,我们特别热衷于那些“专业不对口”的成功故事:比如毛泽东是湖南师范大学毕业,他却没有当过一天小学教员;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修的是法律专业,他等不到毕业就跑出来做生意……还有更多的人,连大学的门都没有进过,却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富豪,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
似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不存在所谓“专业不对口”,无论你过去学过什么,日后从事什么工作,两者都是协调一致的。
但文字与言语总是薄弱的,如何艰难的境遇都可以用寥寥数语带过。真实的人生绝不是写在说书人的话本上——惊堂木一拍,一句“姚仙岂是寻常人,一遇大宇便逆天”就完了?
姚仙终究还是凡人,只不过他比更多的凡人都更早懂得一个道理:格物致知。
鲁迅在《伪自由书·透底》中写到:“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
此处的“格物”便是儒家的重要理念“穷尽事物之理” ——要贯通,必须花工夫,格一物、理会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
这就是为什么你我也爱玩游戏,你我却无法成为姚仙 ——他写剧本、编程、画画,都只为了做游戏,作为一个技术宅是绝对不会把爱好仅仅停留在爱好的层面的,他会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深究,直到这门技术为他所拥,这过程中如何辛辣、泪流满面,他觉得都不足挂齿。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至此一步,便可成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