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人们探索世界的方法、驱动产业间的融合与分立。《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力图系统、全面的阐述大数据在社会、经济、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或许可以帮助大家澄清一些认知误区,有助于大数据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根。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讲述大数据时代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以及驱动产业融合、升级、转型的根本因素,并给出践行大数据的最佳范式。第二部分首次完整 阐述“数据科学”的基础性价值,论述数据科学对科学研究、社会研究、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数据科学的教育体系。第三部分全景式的介绍重点国家、经济体、 新兴企业在大数据领域取得的进展,展示一幅真实的大数据图景,把判断留给读者,看谁拥有未来!
大数据是“在多样的或者大量的数据中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大数据是一种思维方式,必须融入到企业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中。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正在引发一场革命!
大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人们探索世界的方法,引起社会、经济、学术、科研、国防、军事等领域的深刻变革。
数据成为资产、产业垂直整合、泛互联网化是大数据时代的三大发展趋势。
数据资产成为和土地、资本、人力并驾齐驱的关键生产要素。围绕数据资产可以演绎跌宕起伏的产业大戏。
数据科学应运而生并将逐渐达到与自然科学分庭抗礼的地位。数据科学既可以推动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天体信息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又能够助力产业界升级转型。
一本贯通技术理解、产业认知和资本市场估值的大作,让大数据不再停留在理念和技术的层次,而是深入到商业价值与模式、产业格局与生态、数据科学与教育层面。尚未出版就已经吸引了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作者包含资深行业分析师,中关村IT技术领军人物和中科院院士,融合了产、学、研领域的顶级力量,能为政府宏观部门、不同产业、学术界,甚至为个人带来大数据时代的新思维。 花絮一:院士的纸墨情怀 北京大学的鄂维南院士用纸和笔一字一句地撰写了“数据科学”等章节内容,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敲打成电子版本。这一细节,让人对鄂院士的认真态度肃然起敬,也掀起了我们对笔墨写书时代的一种怀旧,俨然像对某种古典而失传工艺的隐隐恋想。 花絮二:跨界的精彩 赵国栋在IT行业摸爬滚打10数年,先后在电子商务、电信、金融等领域从事IT咨询、建设等工作。后放弃公司原始股票,跨界转型,从零开始了行业分析师之路。迅速开辟了高科技产业研究的新范式——“主题、趋势、商业模式”,成为大数据领域的引路人…… 花絮三:用脚丈量中国的IT产业 易欢欢从业伊始,遍访公司(包括非上市公司)逾500家,踏准从物联网、云计算到大数据的每一个IT产业发展的精确脉动。书写大量精彩案例,创下史上最快速度成为资本市场软件行业第一名的奇迹。 花絮四:当硅谷遇到中国 “中关村十大海归新星”的荣耀并不足以反映糜万军内心的理想。把硅谷顶尖的技术对接中国庞大的市场,也许是华人硅谷精英魂牵梦绕的使命。此书或成纽带。
序一
2012年,我个人的认识水平有一次重要的提高,那就是关于大数据的了解和认识。这个了解和认识的发蒙,来自于本书的两个作者赵国栋和易欢欢。在我的印象中,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先发出“大数据”声音的,就是他们两个人。2012年初,和君请他俩来做一个大数据主题讲座,一场讲座下来,瞬即为和君的咨询师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们开始以大数据的眼光,重新看待企业战略、产业整合、商业模式、竞争要害、企业关键成功要素、核心能力、企业组织变革、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等等重要概念或命题。这些概念和命题,在传统管理学里,都有清晰的界定和意义。赵国栋、易欢欢展开的大数据时代画卷,让我们意识到一个紧迫而严重问题:如果一个企业或一个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和概念,还停留在传统管理学对这些命题的理解中,我们将彻底Out。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完成知识和理念上的更新,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从此,和君咨询的公司发展取向、核心能力构筑、咨询师培训的课程设计、和君为客户提供的咨询建议、和君商学的教学安排,开始有了大数据的思维。我深知,这对和君公司、对和君员工、对和君客户、对和君学子,都有着战略性的意义。我觉得赵国栋和易欢欢,是和君的贵人。
经我推荐,恒安国际董事会邀请易欢欢和赵国栋专程飞赴香港为恒安全体董事作了一次“大数据与传统产业升级”的报告。我在董事会上聆听了全程,最大的感触是,各行各业,尤其是传统产业都面临着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彻底转型和再造问题。我喊了十几年的产业整合,也在大数据时代出现了全新的整合逻辑和实现契机。正如这本书的宣传定位语所言:缺少数据资源,无以谈产业;缺少数据思维,无以言未来。恒安国际总裁许连捷先生听完赵国栋、易欢欢的报告后,就大数据思维对恒安、对快速消费品行业意味着什么,作了敏锐、深刻、快速反应的评论和强调。恒安主营卫生巾、纸巾、纸尿裤、休闲食品,地道的传统产业,年届花甲的总裁,对大数据思想的敏感和快速反应,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未来景象:各行各业的传统产业,都可能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时代,重现生机、焕发青春。当然,与此对应的是,凡是不能跟上时代步伐的企业和行业,命运就是永久地走进过去,退出未来的舞台。
赵国栋、易欢欢,都是典型的理工男。在认识我之前,他们分别在神州数码和Oracle从事理工男的工作。2008年他俩考入我办的和君商学院,开始接触商学,关注金融,自此看到了“理工男”之外的全新的商业世界。从和君商学院毕业后,他们开始进入证券行业,从事IT行业的分析师岗位。他们理工知识基础好,作风踏实,十分敬业和勤奋,很快就脱颖而出了,多次获得证券分析师行业里的重要奖项,比如新财富行业分析师排名第一、水晶球奖金牌分析师等称号,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专业水平,提高很快、进步很大。我作为他们曾经的老师、作为他们从理工男转入证券行业的引路人,感到很欣慰、很赞赏。真的没想到,短短的3年时间他们就可以用思想认识和专业水平来反哺和君、提升老师了。现在,在大数据问题上,我是他们的学生,还需要向他们多多学习、持续学习。这本书,堪作我学习的课本,一个贯通技术理解、产业认识和资本市场估值的难得教材。而技术大牛糜万军先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教授亲自参与这本书的写作,更让我觉得弥足珍贵。据说本书的“数据科学”章节,是鄂维南院士用纸和笔,一字一句地写出来的,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敲打成电子版本。这一细节,让我对鄂院士的认真感到肃然起敬,也掀起了我对笔墨写书时代的一种怀旧,俨然像对某种古典而失传工艺的隐隐恋想。
兹为序。
王明夫博士/和君咨询董事长
2013年初夏,于北京和君咨询
序二
精准、全面、及时和“数字会说话”一直是人们对企业和政府等公共组织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愿望。在之前的信息技术和产业模式条件下我们实现了这些愿望的一部分,但远没有达到人们对信息的理想期求。尽管我们已经提出并运用了对应的普适计算、泛在计算、实时系统和商业智能的理念和模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直至“大数据”的思想、模式、技术和产业开始真正地形成。
未来企业都将会是“数据驱动的企业”,无论你处于什么行业,企业规模大小。一些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并在行业中获得巨大的领先优势,一些企业刚刚开始行动,更多的企业还在认识甚至还没有认识到的阶段。
“数据”作为企业和公共组织越来越重要的资产,就像当年“知识产权”对于企业资产形态的突破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进步发展一样,将历史性地改变着企业资产的理念和进步发展进程。
我十分赞同作者对大数据的观点,大数据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思维方式、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
作者洞察的“行业垂直整合”趋势,以及提出的“终端”+“应用”+“平台”以及“数据”四位一体的泛互联网化范式对我们产业企业、产业主管部门以及投资机构都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正是在数据驱动企业发展、驱动社会发展的全新时代背景下,“数据科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不仅仅对于学术研究界,更对于企业和社会实务界,同时也需要产学研进一步的深度合作。
“大数据”是最近两年来的一个热词,市面关于大数据的书已经有很多,但是从产业的角度展开并深入剖析的,这是我看到的第一本,这本书让大数据不再停留在理念和技术的层面,而是深入到商业价值与模式、产业机构与形态的层面,读着更具现实感。
本书呈现的特色,与作者的背景和结构不无关系。赵国栋和易欢欢先生是国内最优秀的计算机行业分析师之一,他们在2012年初,率先把大数据概念介绍到中国资本市场,他们让我们看到行业分析师洞察产业的独特视角和优势;糜万军先生是我们企业界的顶尖技术专家,是中关村的高端领军人才;鄂维南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们尊敬的中国数据科学领军人。这是资本市场、产业、学术三个方面的专家通力合作的第一本大数据方面的书,书的专业素养自然经得起挑剔,不乏智慧的火花;在可读性方面,几位作者也是用心架构,深入浅出,案例丰富。
除了企业界的人士,我建议政府工作人员也应该读读这本书,因为大数据必将深刻改变政府的行为,改变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学者应该读读这本书,因为资本和产业界的人士会从不一样的角度解读大数据,给你一个全新的视角;学生应该读读这本书,因为大数据将改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应该早做准备。
王文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序三
近年来,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进程加速推进,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和游戏规则正在被逐步瓦解并再造。苹果、三星颠覆了传统手机终端,亚马逊、阿里巴巴、京东商城改变了传统零售业,Twitter、Facebook和微信撼动了传统媒体社交……这样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
信息和信息技术是金融业的关键要素,每一次创新和突破,都会给金融业带来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比其他产业更加明显。因此,金融业基于新兴技术的升级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改变了信息的生产、传播、加工和组织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不对称和物理区域壁垒,对金融业的生存环境和方式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具体到证券业而言,可以从两个事件中感受这种变化,一是2012年5月,社交媒体监测平台DataSift通过监测Twitter上的情感倾向准确预测了Facebook上市当天股价的走势;二是2013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允许见证开户和网上开户,这对证券公司传统经纪业务以及研究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未来发展都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并不仅局限于证券业,整个金融业无一例外都已经或多或少感受到了这种新变化。比尔?盖茨曾经预言,“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最后的恐龙”,而如今商业银行并没有灭绝,且发展得还很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崛起,一批新兴力量已经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也许在业务量上还没有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但这些力量所代表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思想却不可小觑,值得所有传统金融机构去深入探究和学习。
《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一书,从大数据这一视角切入,全面呈现了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网络小额贷款和P2P网络借贷等多种新生金融业态,并深刻揭示了大数据成为继土地、人力、技术、资本之后的新型资产,是金融业未来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对于我们思考未来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和格局构成都会有很好的启迪意义。
本书的两位主要作者——赵国栋和易欢欢,都是我非常优秀的同事,他们在相关产业前瞻性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次他们不仅率先将大数据引入资本市场,而且还进一步针对大数据与金融、媒体等传统产业的融合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很多非常具有价值的观点和意见。《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可以说是他们最新研究工作的智慧结晶,是一本难得的大数据相关作品!
胡强/宏源证券总经理
前言
星罗密布的人造卫星和数以千万计的各种传感器,源源不断地侦测、创建和传输大量的数据。人们的喜怒哀乐、吃穿住行等人性化的表征和行为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再现和升华。人类全面进入了数据时代。数据的影响已经渗入到了产业、科研、教育、家庭和社会等各个层面。 可以说,缺乏数据资源,无以谈产业;缺乏数据思维,无以言未来。
尽管大数据已经成了一个热点话题,但目前大数据方面的文献大多聚焦在它的数据容量,数据多样性以及访问速度上,也就是所谓的三个“V”。本书则穿透数据爆炸的表象,聚焦于探讨大数据对于产业变革、科学研究的巨大影响。大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人们探索世界的方法,驱动产业间的融合与分立。因而当务之急是,怎么认知大数据?如何让大数据更好地应用到科学研究中去?如何让大数据切实帮助公司突破增长的瓶颈?本书力图系统、全面地阐述大数据社会、经济、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或许可以帮助大家澄清一些认知误区,有助于大数据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根。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大数据时代产业趋势的问题;第二部分重点在于数据科学;第三部分概览世界主要国家、经济体在大数据方面的政策和举措,海外巨头以及新兴公司在大数据领域的实践。
“数据成为资产”是最核心的产业趋势。正如本书概述所提到的:“当写完这些案例,回头审视产业的起起伏伏,发现产业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已经不是一城一池的争夺。土地、人力、技术、资本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甚至需要追随“数据资产”,重新进行优化配置。”那些拥有优质数据资产的公司,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断地攻伐、侵袭其他产业的传统领地。产业融合大幕随之拉开,天平却向这些新兴的公司倾斜。由此笔者也得出第一个公司价值的判断标准:“大数据时代公司的价值,与其数字资产的规模、活性成正比,与其解释、运用数据的能力成正比。”
本书第一部分用四章的篇幅来描述“数据资产”,提出数据资产的评估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来判断符合哪些条件才是优质的数据资产,才具备产业跨界攻伐的潜力。围绕数据资产的运用,衍生出不同的商业模式,通过大量的学术研讨和商业案例,来阐释这些商业模式的合理性、颠覆性。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描述了已经被颠覆的媒体行业和正在受到冲击的金融行业。
具体到信息产业内部,当下另一个重要的趋势是“行业垂直整合”。那些越是靠近产业链末端,越是靠近最终消费者的公司,将在产业链中拥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这一趋势对中国信息产业而言,意义尤其重大:它是大数据时代,我国信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影响这个趋势的关键因素包括开源软件的兴盛、软硬一体化重新唱主角、应用为王、极简主义盛行等。洞悉行业垂直整合趋势,将对一、二级市场的投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第六章将重点谈论这部分内容。
泛互联网化是笔者提出的另一个主要思想,也是收集数据资产、发挥大数据商业价值的最佳实践。多种形态的设备、软件都会具备联网的功能,联网成为泛化的功能存在于各种设备、各种软件之中。笔者系统地考察了苹果、谷歌等引领世界潮流的公司商业模式,也遍访国内传统的IT公司,提出“终端”+“应用”+“平台”以及“数据”四位一体的泛互联网化范式,重点揭示该范式的特征与实践,批判“工业时代的标准化思维”。灵活利用泛互联范式,传统企业会取得意料之外的高速增长,也是创业型公司从零开始积累数据资产的正途。这个话题的初步探讨参见第七章。
本书第二部分围绕“数据科学”展开。大数据给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不仅将给现有的科研和教学体制带来大幅度的变革,也会给科学与产业之间的关系、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带来大幅度的变革。信息时代,万物数化。许多学科已经和信息科技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研究领域,譬如生物信息学、天体信息学、数字地球、计算社会学等。“用数据来研究科学”已经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大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同样需要科学的手段,来去芜存菁,即“科学的研究数据”。另外,产业界在生产经营中积累丰富的数据,学术界则有待于实践检验的模型和算法。“数据科学”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紧密衔接提供了纽带和桥梁,成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机。
本书前两部分偏重构建大数据相关理论和趋势,第三部分则全景扫描各政府、各大经济体、各行业领头羊和典型的新兴公司在大数据方面的具体实践。如果没有第三部分,前两部分就像自说自话,成了无源之水。在各国政府的大数据行动中,美国的动向无疑最值得关注。第十一章几乎通篇都在讲美国政府的开放策略。大家从中可以看到,美国政府是如何利用数据技术来促使政府变得更加透明、廉洁和高效。读罢这一章,大家也会很容易理解奥巴马政府《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的初衷。第十二章阐述了大型公司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相互攻伐,第十三章则重点放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兴企业,对于专注于早期投资的机构而言,这章具备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这本书是笔者和易欢欢、糜万军、鄂维南院士通力合作的结晶。易欢欢先生是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曾荣获2011年新财富奖、水晶球奖金牌分析师第一名,在资本市场首提大数据概念,引领一时之风潮。糜万军先生现正在创建大数据技术公司,同时也是“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的代表人物。糜总在数据统计、定向广告的核心算法方面造诣深厚。鄂维南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他已倡导数据科学多年,是我国发展数据科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笔者多年的工作心得、行业感悟。本书思想来自于产业界、学术界、政府人士的反复沟通和碰撞,成书之际,谨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他们是(排名不分先后)国金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李伟奇、甲骨文产品战略部总监刘松、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拓尔思总裁施水才、启明星辰首席战略官潘柱廷、上海证券交易所总工程师白硕、神州数码CTO谢耘、神州数码徐拥军、民生证券CIO颜阳、SAP全球数据库解决方案亚太及日本区技术总监卢东明、百度公司多媒体部副总监余凯、京东商城副总裁李曦、北京大学教授姚远、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陈新河、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陈越等。
感谢网友@尹锴_ink、@夏明武,他们慷慨无私地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职业感悟。感谢笔者的写作团队,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翻译、整理资料,校对文字。其中刘丰(第八、十一章)、闻学臣(第五章)、李隽钦(第四章、第十三章)甚至参与撰写了部分章节。笔者的写作思路和风格时常调整,导致大家许多工作成为无用功,收集大量资料却无一采用。尽管如此他们依然任劳任怨,志愿付出。他们是蒋传臣、靳松、陆安、刘丰、许文星、闻学臣、魏增、金慈航、尹佳、丁新、安征、王萌、曹宇峰、孙思远、徐湘童、王宁、吕殷楠、宋航、胡博、杨宣华、王东莹、何全、王宁、魏芳、曾奕恺、胡韦力、扈培培、赵晖、刘翔、刘笑逸、李隽钦、冯达、葛婧瑜、张中峰、张娟。
感谢摩宝时代为本书提供的二维码支持。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信任与等待。
再次感谢!
作者
2013年1月于北京
赵国栋(数据成为资产),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宏源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广东省应急产业协会专家会员、前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咨询总监、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ISACA)会员,拥有15年的信息产业工作背景。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拥有深刻、独到的见解。
易欢欢(没有大数据的云计算,就是房地产的代名词),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前国金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前甲骨文战略咨询部高级经理、北京著名的青年财经沙龙、TMT沙龙发起人。多次获得证券行业最高奖项新财富奖、水晶球奖金牌分析师称号。
糜万军(数据之和的价值,远远大于数据价值之和),现正在创建大数据技术公司。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高性能计算和大规模数据挖掘。荣获“2011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2012中关村十大海归新星”等称号。
鄂维南(数据科学将达到与自然科学分庭抗礼的地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第一章 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是“在多样的或者大量的数据中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其关乎国计民生、产业兴衰、公司存亡,不可不察。
第一节 大数据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
第三节 大数据的认知框架
第四节 数据科学--改变探索世界的方法
第五节 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部分 产业大势
第二章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资本市场、产业界、学术界、政府都在紧锣密鼓地行动,四方联手推动2012年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元年。
第一节 国内外产业界的先声
第二节 中国资本市场反应敏锐
第三节 美国政府的手笔
第四节 Splunk上市的影响
第五节 数据科学与信息产业大会的召开
第六节 大数据创新的策源地--云基地大数据实验室
第三章 数据成为资产
大数据时代公司的价值与其数据资产的规模、活性成正比;与其解释、运用数据的能力成正比。
第一节 数据资产价值及评估
第二节 大数据飞轮效应是驱动产业融合的关键因素
第三节 一家“传统”公司的大数据飞轮战略
第四节 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第四章 大数据颠覆媒体行业
传统平面媒体业正在经历历史上最严重的倒闭浪潮,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 互联网媒体公司。以谷歌为代表,他们以数据资产为中心,创造了迄今为止最完美的商业模式之一。
第一节 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信息聚合
第二节 信息推送方式的变革--在线广告
第三节 行为广告领域将孕育“新谷歌”
第四节 大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
第五章 大数据冲击金融行业
比尔·盖茨曾说:“传统银行若不能对电子化作出改变,将成为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从小微信贷、众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的金融服务模式来看,金融业不得不经历痛苦的嬗变过程。
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的“逆袭”
第二节 网络小额信贷来势凶猛
第三节 互联网巨头推动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发展
第四节 中国P2P网络借贷野蛮生长
第五节 传统金融机构积极应变
第六章 大数据加剧产业的垂直整合趋势
大数据时代,消费者真正登上了舞台中央。哪些越靠近最终消费者或者用户的公司,在产业链上就拥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产业生态将围绕消费者重构。
第一节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业格局
第二节信息产业的垂直整合趋势
第三节产品层面软硬一体化重获青睐
第七章 泛互联网化是发挥大数据价值的最佳范式
那些仅仅拥有产品,无法形成终端、平台、应用、数据一体化的公司,将难逃被颠覆的命运。泛互联范式成为累积数据资产、发挥数据资产价值的最佳范式,也是构成大数据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苹果--终端崛起
第二节 印象笔记(EverNote)的启示
第三节 旺铺助手--小软件的大梦想
第四节 泛互联网化范式启动大数据飞轮效应
第八章 大数据掀起的企业组织变革
大数据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必须融入到企业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中。运用大数据思维必将审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企业的战略、组织、文化都将因大数据而彻底改变。
第一节 大数据重塑企业内部价值链
第二节 大数据改变组织的外部边界
第三节 大数据推动企业组织管理变革
第四节 企业领导人要为组织变化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 数据科学
第九章 数据科学
大数据在科学领域的表现是数据科学的兴起,数据科学将逐渐达到与其他自然科学分庭抗礼的地位。用数据研究科学,科学的研究数据。
第一节 数据科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科学能从谷歌那儿学到什么?
第四节 数据科学的教育体系
第十章 数据技术:当前进展及关键问题
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促进大数据在各行各业落地的重要因素,除了建立大数据思维以外,必须掌握新兴的处理技术。需要重新审视企业的软件开源策略、数据处理技术、人才培育计划。
第一节 大数据管理系统--Hadoop
第二节 数据挖掘技术和流程
第三节 如何成为数据专家
第三部分 全景扫描
第十一章 国家选择
开放、共享是大数据时代的核心精神。但是于政府而言,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政府开放、透明,又能帮助加强集中管控。选择考验智慧!
第一节 Data.gov的诞生
第二节 Data.gov的数据及应用
第三节 开放数据是政府“数字文明”的起点
第四节 欧盟开放数据平台--Open Data Portal
第十二章 巨头碰撞
新兴的产业巨头凭借独一无二的数据资产,正在重新定义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老牌科技公司沦为看客,围观的传统产业逐一被颠覆。
第一节 传统巨擘
第二节 新兴巨头
第十三章 创新凶猛
新兴的大数据公司如雨后春笋,观察他们的成长,我们才深深体会到产业的脉动、变化的节奏和演变的方向。毫无疑问,他们正在重新定义未来。
第一节 数据即服务
第二节 操作基础设施
第三节 商业智能
第四节 垂直应用
第五节 其他
附录A 大数据发展大事记
后记
参考文献
魏立文 (2013/8/28 18:04:00):这本书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