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59.8 元
丛书名:“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程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1世纪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
抱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不参与样书赠送活动!
- 作者:黄其柏
- 出版时间:2018/10/1
- ISBN:9787568045971
-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H126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 字数:(单位:千字)
本书融入了工程制图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面向21世纪机械工程教学改革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大机械类本科生全程三维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三维表达在工程图学中的定位研究与实践反求设计能力培养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转变教育理念,引进工程场景,翻转课堂图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连续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guo家级规划教材及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guo家级规划教材。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立体的几何构成与轴测图,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基本体及其截交线,组合体及其造型,常用表达方法,常用机件及结构要素的特殊表达方法,零件图,装配图,表面展开图及AutoCAD绘图基础等。与本书配套的《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习题集》(第七版)也同时出版发行。如需要电子教案(正常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教案)、电子挂图、电子模型、习题集及答案文件,可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联系(联系电话:02781339688;电子邮箱:171447782@qq.com)。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各专业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电大、职大及函授大学等高等工业院校同类专业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
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guo家级规划教材,为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配套教材。本书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图教学团队多年来的教学改革成果,由各位一线教学老师编写而成,具有以下特点:(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在绪论部分介绍了章节内容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2) 以业界需求为牵引,基于当前二维CAD与三维CAD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共存的现实情况,本书同时介绍了软件Inventor 2018和AutoCAD 2017的使用方法,同时本书仍将计算机三维造型的内容融合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使之成为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3) 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率先引入了基于模型的工程定义简介零件建模的总体原则、总体要求和流程等学科前沿知识;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接受这些前沿知识,补充了轴测图的尺寸注法等内容。(4) 补充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微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二维码资源使用说明见书末)。(5) 尽可能地采用新国家标准,但由于近几年来相关国家标准的变化较快,加之我们收集的资料不尽齐全,可能仍有个别标准更新落后于实际的情况。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本书已配备网络课程、电子教案、教学素材库、习题库、试题库等网上资源,成为名副其实的立体化教材,十分便于师生使用。这些相关资源可以在华中科技大学网站主页精品课程和爱课程资源共享课(华中科技大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中下载。
本书自出版以来,一直在华中科技大学和部分兄弟院校机械类及近机械类本科专业教学中使用,受到广大读者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先后被评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guo家级规划教材及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guo家级规划教材,并获得guo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二等奖等奖项。为了满足面向21世纪机械学科大类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在总结工程制图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面向21世纪机械工程教学改革和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等重大教改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化产品定义技术和机械产品三维建模技术的新研究成果,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工作,深入开展了大机械类本科生全程三维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三维表达在工程图学中的定位研究与实践反求设计能力培养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转变教育理念,引进工程场景,翻转课堂图学教育研究与实践3D工程图学与3D工程图学应用与提高MOOC课程立项建设等一系列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我们据此进行了本次修订,并将近几年来本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融入教材中。本版除保留了第六版的一些特点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在绪论部分介绍了章节内容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2) 以业界需求为牵引,基于当前二维CAD与三维CAD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共存的现实情况,本书同时介绍了软件Inventor 2018和AutoCAD 2017的使用方法,同时本书仍将计算机三维造型的内容融合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使之成为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3) 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率先引入了基于模型的工程定义简介零件建模的总体原则、总体要求和流程等学科前沿知识;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接受这些前沿知识,补充了轴测图的尺寸注法等内容。(4) 补充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微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二维码资源使用说明见书末)。(5) 尽可能地采用新国家标准,但由于近几年来相关国家标准的变化较快,加之我们收集的资料不尽齐全,可能仍有个别标准更新落后于实际的情况。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本书已配备网络课程、电子教案、教学素材库、习题库、试题库等网上资源,成为名副其实的立体化教材,十分便于师生使用。这些相关资源可以在华中科技大学网站主页精品课程和爱课程资源共享课(华中科技大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中下载。使用本书的教师,如需要电子教案(正常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教案)、电子挂图、电子模型、习题集及答案文件,可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联系(联系电话:02781339688;电子邮箱:171447782@qq.com)。参加本次修订工作的有:黄其柏(绪论、第1章、第2章2.1~2.3节),阮春红(第4章、第8章8.1~8.3节和8.5~8.7节),何建英(第5章、第11章),李喜秋(第6章、第7章7.1~7.4节、附录),魏迎军(第7章7.5~7.7节、第10章),朱洲(第2章2.4~2.5节、第9章),陶亚松(第3章、第8章8.4和8.8节)。参加微视频录制的有:阮春红、刘世平、黄其柏、何建英、李喜秋、程敏、黄金国、田文峰、朱洲、陶亚松、鄢来祥、王学林等。本书由黄其柏、阮春红、何建英、李喜秋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统稿和定稿。华中科技大学常明教授主审了本书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鄢来祥、程敏在本次修订中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本书编写和修订过程中,编者参考了国内一些同类著作和相关资料,已作为参考文献列于书末,在此向这些著作的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8年7月
绪论(1)
第1章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3)
1.1关于制图国家标准的内容简介(4)
1.2绘图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3)
1.3几何作图(15)
1.4平面图形的分析与作图步骤(18)
1.5尺规绘图的一般步骤(20)
1.6徒手画草图(22)
1.7三维软件Inventor基础知识(26)
1.8Inventor草图设计(32)
思考题(39)
问题与讨论(39)
第2章立体的几何构成与轴测图(40)
2.1几何立体分类(40)
2.2基本体的构成方式(42)
2.3组合体的构成方式及其分析(43)
2.4投影法概述(45)
2.5轴测图(48)
思考题(56)
问题与讨论(56)
第3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57)
3.1点的投影(58)
3.2直线的投影(63)
3.3平面的投影(74)
3.4旋转法(84)
3.5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87)
思考题(97)
问题与讨论(98)
第4章基本体及其截交线(99)
4.1平面立体(99)
4.2平面立体的截交线(104)
4.3回转体(111)
4.4回转体的截交线(117)
4.5基本体的尺寸标注(125)
思考题(127)
问题与讨论(127)
第5章组合体及其造型(128)
5.1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组合形式(129)
5.2相贯线的画法(131)
5.3组合体的画法(142)
5.4组合体的尺寸标注(146)
5.5组合体的读图方法(148)
5.6组合体的构形设计(153)
5.7复杂立体的造型(155)
思考题(161)
问题与讨论(161)
第6章常用表达方法(162)
6.1视图(162)
6.2剖视图(165)
6.3断面图(176)
6.4规定画法与简化画法(179)
6.5表达方法综合举例(183)
6.6轴测剖视图(185)
6.7第三角投影法介绍(187)
6.8Inventor创建工程图表达方法综合运用(188)
思考题(196)
问题与讨论(196)
第7章常用机件及结构要素的特殊表达方法(197)
7.1零件与部件的关系(198)
7.2螺纹的基本知识(202)
7.3键、销连接(215)
7.4焊接(219)
7.5齿轮(223)
7.6滚动轴承(230)
7.7弹簧(235)
思考题(239)
问题与讨论(239)
第8章零件图(240)
8.1零件构形设计与工艺结构(240)
8.2一般零件的分类和零件的视图选择(248)
8.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257)
8.4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264)
8.5零件测绘和零件图的绘制(277)
8.6零件图的读图方法(281)
8.7Inventor中零件的建模及其工程图的创建(283)
8.8基于模型的工程定义简介(293)
思考题(295)
问题与讨论(295)
第9章装配图(296)
9.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296)
9.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298)
9.3装配图的视图选择(300)
9.4装配图上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注写(301)
9.5装配图上的零件序号及零件明细栏、标题栏(303)
9.6几种合理的装配工艺结构(304)
9.7部件测绘(306)
9.8由零件草图画装配图(308)
9.9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313)
9.10Inventor三维装配设计(315)
思考题(324)
问题与讨论(325)
第10章表面展开图(326)
10.1平面立体表面的展开(327)
10.2可展曲面的展开(329)
10.3变形接头的展开(334)
10.4不可展曲面的近似展开方法(335)
思考题(338)
问题与讨论(338)
第11章AutoCAD绘图基础(339)
11.1AutoCAD基础知识(340)
11.2基本绘图命令(344)
11.3基本编辑命令(347)
11.4文字与表格(354)
11.5图块(362)
11.6绘制零件图(364)
思考题(368)
问题与讨论(368)
附录(369)
参考文献(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