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材
定 价:38 元
丛书名: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材
抱歉,高等教育出版社不参与样书赠送活动!
- 作者:郑晓哲,张春科,孙科炎 等 编
- 出版时间:2017/8/1
- ISBN:9787040480313
-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34.331
- 页码:169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 字数:(单位:千字)
《中华经典诵读/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材》为职业院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示范教材,是“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材”之一。《中华经典诵读/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材》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2015)的指导精神,结合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和学习实际编写。
《中华经典诵读/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材》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人生成长阶段的实际,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内容主线,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精神理念归纳为15个教育主题并分列15课。每一课都根据教育主题从中华诗文中精挑细选,并配以解释、导读,适合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经典诵读。通过诵读,既可使中华经典名篇的精华得以传承,也能满足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需要。
《中华经典诵读/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材》可以作为职业院校德育课选修教材及人文素养通识教育课程教材使用。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有一种悠久的传统,这就是经典诵读。所谓经典诵读,是在理解文辞大意基础上出声地、有节奏、有腔调地念书,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尝闻古人读经,焚香拂案,全神贯注,气聚丹田,抑扬顿挫,一气呵成,这是非常富有诗意的情景。这种将情感、声音与书文糅合,以饱满的精神和高古的气韵诠释书文的形式,更能让人们直接感悟到经典的魅力。
如同中国书法的精妙之处不是写字,而是凝神聚气、静心养性一样,经典诵读的要义也不是读书,更不是看书,而是内在心声的灌入,它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心灵与书文作者的心灵借着诵读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密切的交流和感应。读书可以轻描淡写,看书可以一目十行,但诵读需要悟其意、入其情、循其律、发其声。中华传统中强调莘莘学子要经常诵读,正是希望诵者在长久的诵读过程中体悟书文的境界,陶冶自己的情感,修习自己的气韵,这是中华文化中极其独特的一种读书法,或者也可以称之为一种修习法。
中国文化博大精神,今天我们倡导的是诵读中华经典。中华代代先贤们在数千年修齐治平、建功立业的人生探索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智慧、感悟,形成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都融入到了中华典籍中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歌、一句句箴言中,化作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传承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
诵读中华经典,其益处更彰,其意境更美。其原因一者为,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的凝结。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就是说,在诵读中,通过声音、情感、思想的有机结合,能够让诵读者进入“与古人居”、领受古人思想智慧的意境中去。孔子所言的诗与书,可以认为就是中华经典。其原因二者,是中华经典诗文无不穿透着一种韵律,无不蕴含着一种意境。汉语的语音和语言具有“纯粹的神奇力量”,在意与声、韵与律的融合过程中,我们隐隐然可以穿透文字、声音的屏障,与古人居与古人谋,与先贤交与先贤和。
这本《中华经典诵读》教材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提出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要求编写的,服务于职业院校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本教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一部分,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职学校的目的和使命下展开的内容规划工作。所以,这本教材注重优秀中华文化的提取和甄别,注重中华文化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的充分表达;当然,也非常强调对职业院校学生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充分落实。
勤学篇
第一课励志自强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诫子书》
诵读篇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诵读篇三《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励志
拓展阅读二张仲景立志学医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人不能没有理想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第二课学而不厌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劝学》
诵读篇二《劝学诗》
诵读篇三《为学》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勤学
拓展阅读二孔子学琴、孟母断杼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学习贵在坚持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第三课天道酬勤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勤训》
诵读篇二《勉学》
诵读篇三《勤懒歌》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勤劳
拓展阅读二悬梁刺股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天才出于勤奋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修德篇
第四课明德知礼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大学之道》
诵读篇二《大道之行》
诵读篇三《人无礼不生》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礼
拓展阅读二曾子避席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品德成就人生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第五课孝亲尊师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孝,德之本》
诵读篇二《蓼莪》
诵读篇三《尊师重道》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孝亲尊师
拓展阅读二程门立雪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饮水思源,常怀感恩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第六课仁爱友善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问仁》
诵读篇二《上善若水》
诵读篇三《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友爱
拓展阅读二网开一面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第七课真诚守信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真者》
诵读篇二《子张问行》
诵读篇三《君子慎其独》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真诚
拓展阅读二一诺干金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守住诚信,赢得尊重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第八课洁身自爱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橘颂》
诵读篇二《富贵不能淫》
诵读篇三《爱莲说》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自爱
拓展阅读二暮夜却金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珍爱生命,拒绝诱惑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明辨篇
第九课明辨自持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诵读篇二《是是非非谓之知》
诵读篇三《明智》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明辨
拓展阅读二颜回喝粥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善于辨别,勇于决断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第十课知耻自律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国有四维》
诵读篇二《羞恶之心》
诵读篇三《知耻近乎勇》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知耻
拓展阅读二卧薪尝胆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知耻而自律,润内而固本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第十一课规矩有度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法仪》
诵读篇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诵读篇三《有度》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规矩
拓展阅读二约法三章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万事有度,方能长久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笃实篇
第十二课崇技匠心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斫轮》
诵读篇二《异业而同道》
诵读篇三《君子之用功》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习技
拓展阅读二庖丁解牛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不忘初心,坚守匠心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第十三课行胜于言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诚之者》
诵读篇二《学之始终》
诵读篇三《冬夜读书示子聿》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作为
拓展阅读二纸上谈兵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第十四课恪尽职守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执事敬》
诵读篇二《蜀相》
诵读篇三《敬业乐业》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职守
拓展阅读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第十五课协同合作
第一节 诵读名篇
诵读篇一《同人同心》
诵读篇二《上下同欲者胜》
诵读篇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节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一先贤说齐心
拓展阅读二房谋杜断
第三节 人生感悟
读有所悟同心同德,众志成城
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附录 诵读指导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