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生动记录重庆本土市级非遗保护项目388项(含国家44项),市级项目传承人533名(含国家40名)。丛书按照国家非遗名录类别分十大类别,每册选择代表性项目约30个作重点介绍。
《传统技艺卷(上):竹木工巧》是《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传统技艺卷的上卷,记录整理了重庆地区列入国家以及重庆市市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计26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条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保留和传递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情感、经验和智慧,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是构成民族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在一个国家文化凝聚力的形成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延续,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急速步伐,也急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得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在急剧衰微的趋势之中。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者逐渐认识到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入21世纪以来,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于2004年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延绵至今。”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进入全面的、整体性的发展阶段,并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成为推动文化持续发展繁荣的重要方面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源。
重庆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巴渝文化,川江号子、川剧、龙舞、摆手舞、漆器、石雕、折扇、夏布、陶艺、年画、竹帘、峡砚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全国享有盛誉。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愈加重视、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社会关心非遗、支持非遗的风气日益浓厚。2005年10月,重庆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2012年7月颁布了省级地方法规《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13年1月颁布了市政府规章《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办法》,2014年12月市文化委员会和市财政局印发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
重庆传统技艺综述
一、重庆漆器髹饰技艺
二、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三、重庆吊脚楼营造技艺
四、黄杨木雕刻工艺
五、奉节阴沉木雕刻技艺
六、谭木匠木梳传统制作技艺
七、夔梳传统制作技艺
八、木匾工艺
九、后坪木器制作工艺
十、垫江角雕技艺
十一、荣吕角雕
十二、重庆饶氏桃核雕刻技艺
十三、竹雕加工工艺
十四、艺庐微刻
十五、璧山微刻工艺
十六、大足铁山竹编
十七、秀山竹编制作技艺
十八、三合水竹凉席传统制作技艺
十九、包鸾竹席传统制作技艺
二十、龙灯彩扎工艺
二十一、偏岩唐门彩扎工艺
二十二、纸扎艺术
二十三、纸竹工艺
二十四、静观镇竹麻编扎技艺
二十五、静观花木蟠扎技艺
二十六、打牮拨正
附录1 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附录2 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