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已经深远地、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本书在对互联网的发展、特征、网络伦理学理论及其分析工具的一般性分析基础上,阐释了Web1.0、Web2.0和Web3.0技术创新及其主要伦理问题,分析了主要的网络失范行为,讨论了计算机及互联网从业人员的专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旨在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的价值负荷、伦理意义,提升网络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本教程主要读者对象为大学生、IT企业员工和互联网伦理爱好者。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融入,网络(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无远弗届,颠覆已经见怪不怪。伴随着技术自下而上的迅猛生长,进行自上而下的伦理引领势在必行。是故,我们组建了这支团队,我们思考探索、教学实践,凝结成了本教程。
本教程不特吸收了周兴生“青年网络伦理”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而且延续了网络规范伦理学构建理路,强化网络伦理方面的正确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此外,我们着力于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个是伦理和技术融合的结构性目标。互联网发展史既是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历史,也是技术祛魅价值显现的历史。互联网架构中的价值沉淀,Web1.0到Web3.0的人本化推进,软件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工具、算法的意向和不确定风险,人工智能伦理凸显和奇点理论,互联网商业主义……网络技术和伦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织构筑的技术—伦理场景事实必然以相应的教程逻辑结构呈现。我们尝试通过互联网和万维网技术发展史揭橥出网络技术自身蕴含的伦理,用网络架构和IT技术本身来诠释网络伦理“应该”的价值取向,实现教程结构上伦理和技术的有机融合。
第二个是应用性目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深远地、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和生活。一方面,我们要从其日新月异的应用变化中寻求恒常的互联网应用的价值和伦理;另一方面,将理论界形成共识的网络伦理理论成果迅速转化为教程内容,帮助大学生在不同的网络场景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行为抉择。
第三个是教学法目标。考虑到教程使用对象的特殊性,教程编著从内容和结构上为“案例教学”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做了铺垫。案例选择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对理论的注释,更多的考虑案例的拓展性、可思辨性以及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及其困境。
本教程共6章,第1章是对互联网的发展、特征及网络伦理学理论及其分析工具的一般性研究;第2、3、4章对应Web1.0、Web2.0和Web3.0时代特征、IT创新及其伦理意蕴,分别进行相关伦理分析;第5章讨论网络失范和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第6章论述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相关专业及从业人员的伦理要求与社会责任。这般安排便于教师对公共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不同教学对象进行分类教学。
第1章 网络伦理概论 1
1.1 认识互联网 1
1.1.1 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1
1.1.2 互联网定义及其价值 7
1.1.3 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及其伦理 8
1.2 网络伦理学 13
1.2.1 网络伦理何以发生 14
1.2.2 网络伦理的原则 20
1.2.3 网络伦理分析工具 22
1.3 案例分析讨论:罗一笑事件 28
1.4 拓展阅读 32
第2章 Web 1.0及其伦理 37
2.1 Web 1.0 37
2.1.1 Web 1.0的特征 37
2.1.2 Web 1.0时代IT创新:网景、雅虎、谷歌 38
2.1.3 Web 1.0的伦理意蕴 42
2.2 案例分析讨论: 百度竞价排名 43
2.3 相关伦理分析 46
2.3.1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 46
2.3.2 网络安全与隐私 60
2.3.3 互联网与知识产权 66
2.4 拓展阅读 69
第3章 Web 2.0及其伦理 73
3.1 Web 2.0 73
3.1.1 Web 2.0的特征 73
3.1.2 Web 2.0时代IT创新:维基百科、社交网站、腾讯 74
3.1.3 Web 2.0的伦理意蕴 79
3.2 案例分析讨论:咪蒙与《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 80
3.3 相关伦理分析 83
3.3.1 网络表达 83
3.3.2 网络交际 100
3.3.3 网恋 107
3.4 拓展阅读 110
第4章 Web 3.0及其伦理 113
4.1 Web 3.0 113
4.1.1 Web 3.0的特征 113
4.1.2 Web 3.0与IT创新:苹果公司、阿里巴巴、百度 115
4.1.3 Web 3.0的伦理意蕴 118
4.2 案例分析讨论:自动驾驶技术的新“电车难题” 119
4.3 相关伦理分析 124
4.3.1 信息爆炸 124
4.3.2 大数据伦理分析 129
4.3.3 人工智能伦理分析 136
4.4 拓展阅读 143
第5章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 148
5.1 案例分析讨论:快播和快播案 148
5.2 网络失范行为概述 151
5.2.1 网络失范行为 151
5.2.2 虚拟性与行为失范 152
5.3 大学生主要网络失范行为 154
5.3.1 网络成瘾 154
5.3.2 黑客 161
5.3.3 网络暴力 169
5.3.4 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 176
5.4 拓展阅读 178
第6章 专业伦理 181
6.1 互联网在中国 181
6.1.1 中国互联网的接入和现状 181
6.1.2 中国互联网发展三大阶段 184
6.1.3 IT创新:美团、抖音、华为 186
6.2 案例分析讨论:“排放门”事件 192
6.3 相关伦理分析 194
6.3.1 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伦理困境 194
6.3.2 专业伦理的价值和原则 198
6.3.3 计算机专业人员的社会责任 204
6.3.4 网络企业与社会责任 206
6.4 拓展阅读 213
后记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