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锅炉原理(少学时)
定 价:40 元
丛书名:
抱歉,中国电力出版社不参与样书赠送活动!
- 作者:闫志勇 著
- 出版时间:2020/7/1
- ISBN:9787519842734
- 出 版 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K22
- 页码:21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 字数:(单位:千字)
本书针对大型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主要内容包括锅炉燃料与燃烧计算、燃烧理论基础与燃烧设备、锅炉受热面组成及工作原理、锅内过程、受热面外部工作过程、锅炉机组设计布置等。
适读人群 :本书是高等学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必修课锅炉原理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1.与目前应用的教材相比,篇幅约为现有教材的五分之三(200页左右),重点突出,语言通俗、精练,便于记忆;
2.更加适用于现有高校该课程的实际学时数(一般都在60学时以下),Z大限度的与现有教学时数匹配,提高了教材与学时的适配性,更加便于学习和掌握;
3.根据能动专业的教学目的、教学时数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毕业去向等进行内容甄选和结构编排,重点难点突出,比较适应普通高等学校能动专业学生选用。\"
本书以经典的锅炉结构及其基本原理为主线,突出介绍锅炉技术中应用Z为广泛的成熟结构和技术原理,少量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新结构、新技术进行拓展性介绍,适用于能源动力类锅炉原理少学时课程。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强调加强基础、拓宽口径,由此,各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时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压缩。目前,各高等院校锅炉原理课程的教学时数经多次缩减后基本在40~50学时,而现有教材大多是按照缩减前的90学时以上编写的,已经与当前的教学需求有较大出入,容易导致学生在使用时难以抓住重点。编者结合自身三十余年的教学体会,借鉴和参考了目前应用广泛的各种锅炉原理教材以及相应的标准、资料等,编写了这部适用于少学时(40~60学时)的锅炉原理教材,以期更好地适应目前的锅炉原理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教材以经典的锅炉结构及其基本原理为主线,突出介绍锅炉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成熟结构和技术原理,同时也少量的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新结构、新技术进行了拓展性介绍。对其他教材中介绍较多的非主流技术及辅助性的设备进行了大幅度的缩减。删减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热平衡试验、燃烧调整试验、制粉系统的部分辅助设备及制粉系统选型、复杂循环回路的可靠性计算、对流受热面高温积灰、燃烧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技术、锅炉运行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本教材删去了大部分热力计算线算图,因同样的图表,在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均有详细的介绍。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缩减,在保证基本理论体系的前提下,使教材的篇幅得以大幅的减少,这样学生容易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全书共分为七章,由中国计量大学闫志勇教授编写。浙江大学方梦祥教授对书稿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审阅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此对方梦祥教授致以真诚的谢意!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闫志勇,男,中国计量大学教授, 198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1986—2002年在内蒙古工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任教,2002—2006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就职于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系,任教授至今,为本科生讲授《锅炉原理》500余学时(共11届学生,学时数为48-56),为研究生讲授《燃烧污染物控制及测试技术》共300余学时。工作专长:《锅炉原理》课程群的理论及实践教学,锅炉燃烧技术及污染物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
前言
第一章锅炉设备概述1
第一节锅炉及其工作过程1
第二节锅炉的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2
第三节锅炉技术发展概况4
第二章锅炉燃料、燃烧计算及煤粉制备7
第一节煤的成分及相关特性7
第二节煤的分类及煤粉性质13
第三节燃料燃烧计算及烟气分析18
第四节锅炉热平衡26
第五节磨煤机36
第六节制粉系统43
第三章燃烧理论基础与燃烧设备52
第一节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52
第二节旋流射流和旋流燃烧器57
第三节直流射流和直流燃烧器63
第四节煤粉气流的着火74
第五节煤粉炉的炉膛79
第四章锅炉受热面84
第一节蒸发受热面与汽包84
第二节过热器和再热器系统91
第三节过热器、再热器汽温调节100
第四节省煤器106
第五节空气预热器110
第五章锅内过程116
第一节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过程及其基本参数116
第二节自然循环原理及循环安全性126
第三节强制流动蒸发受热面水动力特性134
第四节热偏差140
第五节蒸汽污染及携带147
第六节汽水分离与蒸汽净化153
第六章锅炉受热面外部工作过程157
第一节水冷壁的结渣与高温腐蚀157
第二节高温对流受热面的积灰与腐蚀161
第三节尾部受热面的磨损164
第四节尾部受热面的积灰167
第五节尾部受热面的低温腐蚀171
第七章锅炉机组传热计算及设计布置174
第一节炉内辐射传热计算方法174
第二节对流受热面传热计算182
第三节半辐射受热面传热计算简介193
第四节电站锅炉的设计布置195
参考文献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