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梳理了城市物流、智能配送、运作网络、基本架构、公共服务平台等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分析了城市智能配送体系基本架构、城市智能配送体系运作系统、智能物流主要应用技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城市智能配送体系的决策原理等,形成了一系列定量分析模型,建立了一套可控制、可复制的理论体系,对指导城市互联网智能配送体系、决策、建设和管理均具有理论意义。
第一章城市物流配送综述
第一节城市物流的发展背景
第二节城市物流配送的现状与趋势
第三节城市智能配送研究现状
第二章城市智能配送的基本架构
第一节城市智能配送体系建设模式分析
第二节城市智能配送体系的关键要素
第三节城市智能配送体系的运作系统
第四节城市智能配送系统子系统解析
第五节城市智能配送体系的责任主体及空间分布
第六节城市智能配送体系的表现形式
第七节城市智能物流配送的优化
第三章物流企业的运作网络和平台
第一节智能物流的主要应用技术
第二节物流企业智能成长的技术支撑
第三节智能制造系统+智能物流系统
第四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第四章物联网对智能配送的影响
第一节物联网基础下的物流配送理论
第二节物联网技术下的末端配送模式
第三节物联网技术下末端配送模式的结构分析
第五章城市智能配送体系的决策原理
第一节联合决策
第二节博弈决策
第六章智能物流市场展望
第一节 “物流+”市场的多元发展
第二节移动互联网下的公路货运
第三节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改变传统商业
第四节跨境电商成为新的投资风口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城市物流配送综述
第一节城市物流的发展背景 一、城市物流配送的产生背景 城市本质上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物流环境的背后是人类社会的存在,而人类的需要又是人创造城市的动力之源。可以说,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来自人的生命力量,来自人的需要和欲望。人一旦失去了需要和欲望,人类社会就会停滞,城市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城市物流配送就是在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需求与永不停止的追求中产生的,并且城市物流配送随着城市的发展将有着不可阻挡的发展前景。 (一)城市物流配送的发展历程 城市物流配送作为物流的衍生,是在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商品交换,就有了物流活动。而将物流作为一门科学,从系统的角度和观点来研究则始于20世纪初。
1905年,美国陆军少校琼西·贝克写道: “与战术部门相关的军备流通和供应称为物流。”他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了“logistics”物流概念。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阿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达到批发商、商和用户手中。1921年,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了传统物流,并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概念,物质经过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定义了传统物流: “传统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以及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流动过程中伴随的各种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前方战线变动很快,针对如何组织军需品的供给,如何确定各供应基地、中间基地、前线供应点的合理配置,如何确定的运输路线以限度地减少浪费、降低军需开支,形成了一系列综合性的研究课题。美国军事后勤部门为此专门运用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并首先采取了后勤管理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等进行了全面管理。从此,后勤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并不断发展为后勤工程、后勤管理和后勤分配,后勤管理的方法后来被引入商业部门,称为商业后勤。
1961年,斯马凯伊、鲍尔素克斯和莫斯曼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关于物流管理的教科书——《物流管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物流管理学科。20世纪60年代初期,密歇根州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