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29 元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精品教材
- 作者:张崇本 ,张雪梅 编
- 出版时间:2010/7/1
- ISBN:9787111289784
-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H126
- 页码:27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2
- 开本:16开
- 字数:(单位:千字)
《机械制图(第2版)》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总结、研究了两年多来使用《机械制图(第2版)》的经验、教训和部分读者的建议,按照使改革更深入、创新更成熟的指导思想修订成的。《机械制图(第2版)》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画平面图形的有关规定、方法和步骤,并全面、系统地整理了图线和尺寸标注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精心选、编了投影基础所需的全部知识,介绍和改革了绘、读基本体、切割体和叠加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所需的内容。第三部分则从生产实际出发,精选、精编了绘制与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内容。
《机械制图(第2版)》适用于高职高专机电类(85课时左右)与电气类(60课时左右)各专业机械制图的教学,也可作为普通高校、成教、中专等院校机类和电类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教材。
其它版本请见:《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制图(第2版)》
本书自2006年6月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两年多的时间内,前后印刷了6次、发行3万多册。先是被机械工业出版社列为精品教材,继而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既是对本书改革创新成果的肯定,也是对编者的鼓励和鞭策;为不负读者的厚望,我们总结、研究了两年多来使用本书的经验、教训和部分师生的建议,对本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使其在第1版的基础上,改革更深入,创新更成熟。本书总的特点是更突出了实用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实用性更明确
本书明确提出画、读图(包括各种物体的三视图和零件图、装配图)的方法和目标是“分析结构”,而不是“想象形状”。
从方法方面讲,分析结构就是想象形状的过程,是对形状的具体描述;所以,抓住了分析结构这个关键,画、读图(包括各种三视图、零件图和装配图)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从目标方面说,能把切割体(包括轴套类和盘盖类零件)是由什么基本体、用了哪些切面切割成的和叠加体(包括叉架类和箱壳类零件)是由哪些简单形体、怎样连接起来的等情况都分析清楚了,要把它们加工出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本书第1版曾提出“要在熟练掌握点、直线、平面和基本体的空间位置特征(包括基本体的形状特征)和三视图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它们去分析复杂形体(切割物和叠加体)的结构,从而解决其三视图的画、读问题;第2版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分析结构”是画、读三视图的基本方法,并介绍了一套“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画、读图方法。
把分析结构作为画、读图的基本方法,把培养“结构分析能力”作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能降低教学难度,还能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去理性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更突出
教学内容是指画、读物体三视图时实际应用的基本知识和生产现场画、读(尤其是读)零件图和装配图时所需的各种基本知识。第2版在选材时除继续坚持“需要、实用、够用”原则外,更突出“实用性”,即“需要、够用”都以实用为标准。为此,重写了第二章和第九章。第二章删去了投影法和轴测图的生成原理、方法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直书画图必需的概念、名词、画法。第九章则以生产现场测绘和识读零件图的需要为标准,精心选材、合理组织、详细叙述,具体指导。其它章节,如第六章和第七章,也都按此精神作了一些修改。总的原则是:凡实用价值不高的内容坚决删去,凡实际应用需要的内容则尽量编入并阐述清楚,以满足画、读图的需要。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绪论
第一章 画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第一节 画图的工具用品及其使用方法
第二节 国家标准《机械制图》摘要
第三节 常用几何图形画法
第四节 画平面图形的方法与步骤
第五节 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第二章 轴测图的画法与识读
第一节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与识读
第二节 斜二轴测图的画法与识读
第三章 三视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正投影法
第二节 三投影面体系
第三节 三视图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
第四章 点、直线、平面的三视图
第一节 点的三视图
第二节 直线的三视图
第三节 平面的三视图
第五章 基本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
第一节 平面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
第二节 回转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
第三节 读基本体的三视图
第四节 物体表面找点的方法
第六章 切割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
第一节 切割体三视图的画法
第二节 读切割体的三视图
第三节 切割体的尺寸标注
第七章 叠加体的三视图及尺寸标注
第一节 叠加体三视图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画叠加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第三节 读叠加体的三视图
第四节 叠加体的尺寸标注
第八章 机件内外结构形状的表达方法
第一节 机件外形的表达方法——视图
第二节 机件内形的表达方法——剖视图
第三节 机件横断面形状的表达方法——断面图
第四节 局部放大图、特殊画法和简化画法
第五节 第三角画法
第九章 零件图的绘制与识读
第一节 零件图的作用、内容与绘制步骤
第二节 零件表达方案的确定原则
第三节 零件上圆角过渡的画法
第四节 零件上工艺结构的画法
第五节 零件尺寸标注的合理性
第六节 零件的技术要求的标注
第七节 测绘零件图
第八节 读零件图的方法、步骤与要求
第十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表示法
第一节 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表示法
第二节 键联接和销联接的表示法
第三节 滚动轴承和弹簧在装配图中的表示法
第四节 直齿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
第十一章 装配图的绘制与识读
第一节 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第二节 装配图的画法与绘制
第三节 装配图上其它内容的标注
第四节 读装配图
附录
一、螺纹
二、常用标准件
三、常用零件结构要素
四、极限与配合
五、常用材料
参考文献
三、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异同——“四同一反”
将图8-72与图8-2b稍加比较,就能发现两种画法间存在的“四同一反”特征。
1.“同名同义”
两种画法中的主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后视图的名称相同,意义也相同,都分别是从物体的前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后面对物体进行投射所得到的正投影图。
2.“同名同形”
对于一个物体,只要是从同一个方向对它进行投射,则无论投影面是放在物体的后面(如第一角画法),还是放在观察者与物体之间(如第三角画法),其正投影图的形状都是完全一致的,即同名视图的形状完全相同。
3.“同名同位”
所谓同名“同位”,是各个同名视图反映物体的方位相同。如第三角和第一角画法的左视图的右面都反映物体的前面、左面反映物体的后面、上面反映物体的上面、下面反映物体的下面等。
4.“同名同等”
所谓同名“同等”,是各个同名视图与相关视图间的“三等关系”相同。由于两种画法都是把物体置于一个正六面投影体系中,用正投影法投影,并按相同的方法展开,故各视图间“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关系”也完全相同。
5.“一反”
所谓“一反”,是两种画法的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的展开位置相反(但主视图、后视图的展开位置相同)。这种现象是由两种画法的投影面与物体的相对位置相反造成的。
“四同一反”比较形象、简捷地概括了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基本视图问的异同,既揭示了其本质,又便于记忆。应指出,这种异同特征对其它各种表达方法的图样,如局部视图、斜视图等,都是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