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育种(畜牧兽医类专业用)(第2版)》教材力求符合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并尽可能吸收本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技术。编写形式上注意图文并茂,每章附有知识链接,起到扩展知识面的作用,重点章节后面附有实习指导,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分为3篇10章,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性状的变异、品种资源及保护、性状选择的原理、种畜选择、种畜选配、品种与品系的培育方法、杂种优势的利用。
本教材是为全国农业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和养殖专业编写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和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参考书。
绪论
知识目标
复习思考题
第一篇 动物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第一节 染色体
实训一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实训二家猪染色体核型分析
第二节 细胞分裂
实训三动物减数分裂标本片的制作与观察
第三节 DNA与蛋白质合成
实训四动物肝脏组织中DNA的提取(盐溶法)
第四节 基因与性状表达
第五节 基因工程
知识链接——人类基因组计划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第一节 分离规律及其扩展
实训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第二节 自由组合规律及其扩展
实训六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第三节 连锁互换规律
实训七连锁互换现象的遗传分析
第四节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实训八家禽的伴性遗传分析
知识链接——非孟德尔遗传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第一节 哈迪一温伯格定律
第二节 群体基因频率的计算
实训九人体常见性状的调查与遗传分析
第三节 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
知识链接——基因平衡的生物学意义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性状的变异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第一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二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第三节 基因突变
知识链接——基因突变与基因病
复习思考题
第二篇 品种资源与选种选配
第五章 品种资源及保护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第一节 品种概述
……
第三篇 品种培育与杂种优势利用
动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动物遗传规律、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既有广泛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又密切联系畜牧生产实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包括遗传的基本原理、育种原理和方法两大部分。
遗传的基本原理主要研究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分子遗传学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群体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基础等。
育种原理和方法主要研究动物的起源、驯化以及家畜家禽品种的形成,动物遗传资源的调查、开发利用和保存,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生产性能的测定,选种选配方法,培育新品种、品系的理论和方法,杂种优势机理和利用等。
遗传学原理用于育种学主要有三大任务:
一 是对遗传性状进行预测,选择理想的种畜。选种的理论就是群体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中的选择理论。选种的方法很多,对于质量性状,需要根据基因型而不仅是根据表型选种;对于数量性状,则要根据育种值而不仅是根据表型值选种。对阈性状可用独立淘汰法,对多个性状同时选择则要用选择指数法。
二 是通过育种计划培育具有优良基因型的畜禽品种或产生杂种优势。用2个或2个以上的品种或品系作为亲本产生杂种后代,按照育种目标的要求从后代中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扩大繁殖到所要求的数量,通过鉴定从而培育成一个新的品种或品系。在商品家畜生产中,一般用2个或2个以上的品种或品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产量。
三 是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为了使种畜的优良特性尽快地推广到商品生产中去,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繁育体系。繁育体系由3部分组成:一是育种场的核心群畜禽,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对其不断地进行选育提高,除作为育种场种畜禽的更新外,主要是为繁殖场提供优质原种畜禽;二是繁殖场的繁殖群畜禽,从育种场引入,主要任务是进行繁殖扩群;三是生产场或专业户饲养的商品畜禽,由繁殖场提供种畜禽或配套的杂交组合,生产场或专业户用来生产商品畜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