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
定 价:49.8 元
丛书名:普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机械类专业精品教材
抱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不参与样书赠送活动!
全书除绪论外共11章。绪论是从认识机器入手,分析机器的组成、机械设计中常用材料的选用原则、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程序和三化;第l章介绍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和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方法;第2、3、4、5、6章介绍介绍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其设计方法;第7、8章介绍常用机械传动的应用及其设计计算;第9章介绍机械中常用连接的方法及其设计选用;第10、11章介绍轴、联轴器及轴承等轴系结构的设计计算。另外将工程力学课程的相关知识以附件的形式放在*后。每章提供了线上学习资源供读者学习时参考。
1.本书精简内容,同时增加工程力学的内容,以满足工业设计、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等专业的需要;2.引入了二维码技术,读者只要有手机扫描插图旁边的二维码,就可以观看相应机构的动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了推动工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6年,我国启动了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工程教育认证体现工程界对人才需求的取向,作为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将受教育人员的素质和潜在技能表现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评价依据,以促进其持续改进作为*终目标。本书为《机械设计基础》(魏兵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版,是在根据近年来各校教材使用经验基础上修订的。在编写过程中,尽力体现工程教育认证中能力导向的基本原则,满足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第一版相比,本次改版在满足近机械类及非机械类专业对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强调内容的实用性、适应性,不强调理论的全面性、过程的完整性,对计算公式不进行详细推导,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更新。具体包括:(1) 从满足教学基本要求、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出发,力求做到精选内容、适当拓宽知识面、反映学科成就,深度适中,篇幅不大,保持简明的特色。(2) 在原有内容上作了更新、删减和增补。根据当前颁布的国家标准对教材中的标准给予了更新,删除了蜗杆传动、离合器、制动器和弹簧等零件设计,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设计,其他常用机构的设计等内容,并将轴与联轴器整合为一章、将滑动轴承与滚动轴承整合为一章,删除了滑动轴承的设计。另外,增加了机械设计需要用到的《工程力学》的相关内容,作为附录放在教材*后,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酌情取舍。(3) 引入了二维码技术,读者只需用智能手机扫描插图旁边的二维码,就可以观看相应机构的动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每章中的二维码链接有该章的知识重难点及学习指导、本章相关内容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图片和动图。采用形象的可视化的方法,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拓宽知识面,又能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参加本次改版工作的人员有:湖北工业大学魏春梅、魏兵、赵迪、左惟炜、任军、严国平、杨怀玉、张昌汉,五邑大学杨保健,汉口学院朱烈祥,宁波第二技师学院陈华。由魏春梅、魏兵、赵迪任主编,杨保健、朱烈祥、左惟炜任副主编,全书由魏兵和魏春梅统稿。本书承蒙湖北工业大学王为教授精心审阅,王为教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改版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一些同类著作,特向其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及不足之处,恳请同行教师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23年3月
湖北工业大学教授,20多年以来,一直从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和《创新理论》等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理论、创新理论及创新方法。主要科研成果:[1]基于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新体系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教育厅;[2]智能化路面除雪融冰关键技术研究,湖北省交通运输厅;[3]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863计划科技;[4]移动物联网在智慧交通运输中的关键技术研究,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5] TRIZ理论在机电行业应用研究与实践,国家科技部科技。[6] TRIZ创新原理在机械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湖北省教育厅
绪论(1)0.1机器的组成及特征(1)0.2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4)0.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4)0.4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5)0.5机械设计中常用材料的选用原则(7)0.6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和三化(8)思考与练习(12)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13)1.1运动副的分类及其表示方法(13)1.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15)1.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18)思考与练习(24)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26)2.1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26)2.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30)2.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34)思考与练习(36)第3章凸轮机构(38)3.1凸轮机构的应用及类型(38)3.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41)3.3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44)3.4凸轮轮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48)思考与练习(50)第4章齿轮机构(52)4.1齿轮机构的特点和基本类型(52)4.2齿轮的齿廓曲线(53)4.3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54)4.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几何尺寸计算(56)4.5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59)4.6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62)4.7平行轴斜齿轮机构(65)4.8直齿圆锥齿轮机构(68)思考与练习(70)第5章轮系及其设计(72)5.1轮系的类型(72)5.2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74)5.3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76)5.4复合轮系的传动比(79)5.5轮系的功用(80)思考与练习(82)第6章间歇运动机构(85)6.1棘轮机构(85)6.2槽轮机构(88)6.3不完全齿轮机构(91)6.4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92)思考与练习(93)第7章带传动和链传动(94)7.1带传动概述(94)7.2带传动的基本理论(98)7.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102)7.4V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112)7.5链传动概述(114)7.6链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118)7.7滚子链传动的设计(119)7.8链传动的合理布置和润滑(124)思考与练习(126)第8章齿轮传动(128)8.1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128)8.2齿轮的常用材料及热处理(130)8.3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载荷(133)8.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134)8.5斜齿圆柱齿轮传动(141)8.6直齿圆锥齿轮传动(145)8.7齿轮的结构设计(146)8.8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148)思考与练习(150)第9章连接(152)9.1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153)9.2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158)9.3螺纹连接的结构设计(162)9.4键连接和花键连接(165)9.5销连接(170)9.6无键连接(171)思考与练习(173)第10章轴与联轴器(175)10.1轴的功用及类型(175)10.2轴的结构设计(177)10.3轴的强度计算(182)10.4轴设计的实例分析(183)10.5联轴器(188)思考与练习(193)第11章轴承(195)11.1轴承的分类(195)11.2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和材料(195)11.3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202)11.4滚动轴承的寿命及选择计算(207)11.5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213)11.6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与实例分析(218)思考与练习(220)附录A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222)A.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222)A.2静力学公理(223)A.3约束、约束反力与受力图(225)A.4平面汇交力系(228)A.5力偶和平面力偶系(231)A.6平面一般力系(233)附录B机械零件的受力变形与应力分析(238)B.1基本概念(238)B.2轴向拉伸与压缩强度(242)B.3剪切与挤压强度(243)B.4扭转强度(244)B.5弯曲强度(246)B.6接触强度(250)B.7耐磨强度(251)B.8疲劳强度(252)参考文献(254)
平台介绍|荣誉资质|联系我们|出版社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