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理念、内容、要素、方法与步骤等相关内容,系统论述了物流配送中心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选址规划、系统规划、设备规划、区域设施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规划、基本作业管理和物料搬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诸多问题。着重反映了物流新业态和新物流生态系统,还就物流配送中心的概念、任务、作用、功能、建设及发展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和探讨。为便于读者学习,本书配有PPT课件和习题,联系QQ296447532获取。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联网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物流理论与物流技术研究者、物流专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1.系统介绍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2.新增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应用的物流新业态和新成果;3.新增智能物流案例详解
前 言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增长点,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在构建现代流通体
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国家对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连续发布了一系列促进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文件。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以扩内需、促消费为导向的物流需求稳中有升,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物流领域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的物流新业态正在显现出强劲生机,电子商务多元化发展,农业现代物流体系加速构建,制造业不断优化升级,快递发展需求持续扩大,供应链全面升级步伐加快,物流运行稳中向好。
在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物流业发展正当其时。当前,物流业继续发力,加紧推动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优化以综合物流园区、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商贸物流设施网络,加快建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撑城市产业和枢纽能级提升,加快培育无缝衔接、跨界融合的物流产业新业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建设一站式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网络货运、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等新业态,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
积极推动服务分层与产品分类,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聚焦时效提升与按需服务两个领域,优化服务模式,丰富服务产品体系,完善作业流程,改善末端服务质量,增强全链条、多元化、门到门服务能力。
通过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化建设,可实现物流运营数字化、可视化与智慧化,做准、做精物资供应需求,可以促进信息的广泛流动,实现更广范围的信息分享和使用,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进一步降低信息处理成本。
物流配送中心是为了有效地保证货物流通而建立的物流综合管理、控制与配送的机构和设施。作为现代物流网络的要素,物流配送中心具有汇聚和分销商品的节点功能、流通模式和作业体系的综合效能及强大的信息支持系统。在现代供应链中,物流配送中心除具有常规的物流功能外,还越来越多地担负着指挥调度、信息服务、设计咨询、供应链优化、教育培训等任务,是整个物流网络的灵魂所在。
修订本书的初衷是总结编著者多年来的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点滴经验,汇集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建设,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应用的物流新业态最新成果,提供编著者认为对读者有启发的、能够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案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际的应用性,并力求叙述的深入浅出,希望对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物流节点的有序建设和高效管理,以及物流人才的培养与提高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如果能达到此初衷之一二,编著者将深感荣幸。
本书第1版于2004年由贾争现教授编著。第2版第1~6章由贾争现教授编著,第7、10、11章在第1版的基础上由刘利军博士修订,第8、9章由何智讲师修订,最后由贾争现教授统稿,于2009年9月出版。第3版全书由贾争现教授编著修订,于2014年出版。第4版由贾争现教授和冯丽帆讲师编著,冯丽帆讲师编写了全书的案例,最后由贾争现教授统稿,于2019年3月出版。第5版由贾争现教授和冯丽帆讲师编著。本书的编写曾得到陕西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许多同志的帮助,刘昌祺教授对全书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编著者在此深表谢意。
为便于读者学习,本书配有PPT课件和习题,联系QQ296447532获取。
同时,在编著本书的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物流方面的大量著作和文献,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著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24年1月
贾争现,完成“澄城金元物流园区的可行性报告和详细规划书”、“温州市物流可行性规划研究”等项目。荣获2016年度行业领军人物。
前言
第1章 绪论1
1.1 概述1
1.1.1 物流节点1
1.1.2 物流节点的基本任务4
1.1.3 物流节点的作用5
1.2 物流节点的功能6
1.2.1 运输6
1.2.2 储存7
1.2.3 搬运7
1.2.4 包装8
1.2.5 流通加工8
1.2.6 信息处理8
1.2.7 增值服务9
1.3 物流配送中心的分类9
1.3.1 按主要功能划分9
1.3.2 按流通阶段划分11
1.3.3 按运营主体划分11
1.4 现代物流的产生与发展13
1.4.1 形成原因13
1.4.2 历史发展阶段14
1.4.3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16
1.5 我国现代物流的建设与发展18
1.5.1 历史沿革18
1.5.2 发展形势18
1.5.3 建设发展思路19
1.5.4 智慧物流20
1.6 案例22
1.6.1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的自动化装卸与智能监管22
1.6.2 全面向社会开放的京东物流23
1.6.3 中国疫苗出海背后24
1.6.4 北京农村共配中心的寄递物流建设25
第2章 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27
2.1 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目标任务与设计原则27
2.1.1 目标任务27
2.1.2 设计原则28
2.1.3 规划设计思路29
2.2 基本规划资料的收集30
2.2.1 现行资料的收集30
2.2.2 未来资料的收集31
2.3 基本规划资料的定量分析31
2.3.1 库存类别分析32
2.3.2 物流需求预测分析34
2.3.3 订单与品项的数量分析38
2.3.4 物品与包装特性分析42
2.3.5 货态分析43
2.4 基本规划资料的定性分析43
2.4.1 作业流程分析44
2.4.2 事务流程分析45
2.4.3 作业时序分析46
2.4.4 自动化水平分析46
2.5 案例47
2.5.1 降低非正常库存的ABC分析47
2.5.2 提高“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48
2.5.3 京东商城实现夜间配送50
第3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51
3.1 概述51
3.1.1 物流网点布局51
3.1.2 网点布局的重要性51
3.1.3 网点布局的目的52
3.2 选址规划的原则和影响因素53
3.2.1 选址原则53
3.2.2 影响因素54
3.3 选址规划的主要内容55
3.3.1 主要解决的问题55
3.3.2 不同物流节点的选址要求56
3.4 选址规划步骤57
3.5 选址规划模型58
3.5.1 按物流节点的数量分类58
3.5.2 按中转物品的种类分类59
3.5.3 按建模思路分类59
3.6 选址规划的常用方法60
3.6.1 多准则决策法60
3.6.2 重心法60
3.6.3 最优化规划法63
3.6.4 启发式算法63
3.6.5 仿真方法64
3.7 案例64
3.7.1 嘉里物流华南地区新核心选址64
3.7.2 京东商城配送中心选址 65
3.7.3 德邦物流泰兴配送中心选址65
第4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系统规划67
4.1 总体规模规划67
4.1.1 社会经济分析与物流预测67
4.1.2 战略定位68
4.1.3 规模计算69
4.2 作业流程规划71
4.2.1 基本要求71
4.2.2 基本作业流程72
4.2.3 不同流通阶段物流节点作业流程特点73
4.2.4 不同专业物流节点作业流程特点73
4.3 区域功能规划74
4.3.1 一般物流作业区74
4.3.2 退货作业区77
4.3.3 换补货作业区78
4.3.4 流通加工作业区78
4.3.5 车辆与容器管理区79
4.3.6 仓储管理作业区80
4.3.7 配合作业区80
4.4 区域能力规划82
4.4.1 仓容量规划计算82
4.4.2 拣货区运转能力计算83
4.4.3 物流量平衡分析85
4.5 区域布置规划85
4.5.1 区域布置原则85
4.5.2 活动关系分析86
4.5.3 区块位置布置87
4.5.4 物流流程的动线分析90
4.6 案例91
4.6.1 “永不打折”的服装配送中心91
4.6.2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内部结构
与规划92
第5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设备规划94
5.1 物流设备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94
5.1.1 规划设计依据94
5.1.2 规划设计原则95
5.2 储存设备96
5.2.1 容器设备 96
5.2.2 仓储设备 99
5.3 物料搬运设备105
5.3.1 输送机设备105
5.3.2 巷道式堆垛机107
5.3.3 叉车系列108
5.3.4 手推车110
5.3.5 牵引车111
5.4 拣货分拣设备111
5.4.1 一般拣货设备112
5.4.2 拣货系统112
5.4.3 自动分拣系统112
5.5 物流机器人114
5.5.1 自动导引车115
5.5.2 码垛机器人115
5.5.3 分拣机器人115
5.5.4 无人配送车与无人机快递116
5.6 辅助作业设备116
5.6.1 流通加工设备116
5.6.2 物流配合设备117
5.6.3 辅助作业设备118
5.7 物流设备的设计与配置119
5.7.1 进货系统119
5.7.2 储存系统119
5.7.3 拣货系统120
5.7.4 分拣系统121
5.8 设备清单与作业详细流程122
5.9 案例123
5.9.1 某制药企业自动化物流中心的
内部设计123
5.9.2 机器人智能仓案例127
5.9.3 仓配一体化的布局与落地128
第6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区域设施设计129
6.1 装卸货平台设计129
6.1.1 位置关系129
6.1.2 平台形式130
6.1.3 平台尺寸131
6.2 仓储区作业空间设计134
6.2.1 托盘平置堆放134
6.2.2 料框叠层堆放135
6.2.3 轻型货架储存136
6.2.4 托盘货架储存136
6.2.5 流利货架储存137
6.3 配送区作业形式设计138
6.3.1 储存与拣货区共用托盘货架138
6.3.2 储存与拣货区共用箱、单品拣货139
6.3.3 储存与拣货区分开拣货140
6.3.4 U形多品种小批量拣货142
6.3.5 集货区设计143
6.4 区域平面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