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第一版的基础上,本书对全文内容进行了修订,重新整理了习题计算并附以详细的程序执行步骤及运行结果。这些习题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有限元方法的核心内容,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单元尺寸和网格密度,如何对系统进行建模等。此外对第六章结构做了微调:将原来的8个小节缩减为5个小节,将原来的2个小节四边形节点内容合并为第一个小节,三角形单元和其他单元问题分别调整为第二第三小节,第四小节讲述数值积分,并举例予以说明,最后一小节介绍空间等参数元的有限元列式。本书配套课件和微课视频。 在以上修订外,第二版最大的特色在于我们在本书中穿插了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内著名基础建设工程(鸟巢、国产大型航母、蛟龙号、C919大飞机、大兴国际机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珠港澳大桥、航天运载火箭、超级计算中心等)的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有限单元法的应用学习中,体会祖国日新月异的变革,树立筑牢信仰与正确的价值观,加深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陈章华,男,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应用力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微细观结构的损伤与失效研究;特殊有限元方法研究;结构工程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非线性力学与偶合问题计算方法研究等。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合应力状态下材料低周破坏机理研究”,香港政府资助课题“精冲过程中材料撕裂与破坏预测”和“用热-机偶合方法模拟精冲过程”,863项目子课题“剃度涂层软件开发及热应力计算”等课题。已经在国内外发表近50篇文章,出版专著1本:陈章华、宁晓钧,工程中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1 有限单元法的数学基础 1.1 工程分析中的数值分析方法 1.2 微分方程的等效积分形式 1.2.1 控制微分方程 1.2.2 微分方程的等效积分方式 1.3 加权残值法的基本概念 1.4 有限元单元法的发展历程 1.5 有限单元方法处理问题的基本步骤 1.6 有限元软件的工作模块 1.7 关于有限元方法论学习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2 ANSYS命令基础及其操作步骤 2.1 分析基本流程 2.2 ANSYS的架构及命令 2.3 ANSYS的启动 2.4 单位系统 2.5 坐标系统 2.5.1 总体和局部坐标系 2.5.2 激活坐标系 2.5.3 工作平面坐标系 2.5.4 结点坐标系 2.5.5 单元坐标系 2.5.6 结果坐标系 2.5.7 显示坐标系 2.5.8 激活坐标系 2.6 自下向上建模 2.6.1 关键点 2.6.2 线 2.6.3 面 2.6.4 体 2.7 自上向下建模 2.7.1 自上向下建模 2.7.2 定义体 2.8 建立模型 2.8.1 指定作业名和分析标题 2.8.2 定义计算单位 2.8.3 定义单元的类型 2.8.4 定义和创建横截面 2.8.5 定义材料特性 2.8.6 创建几何模型 2.8.7 创建几何模型 2.8.8 布尔运算 2.8.9 其他运算 2.9 单元网格划分 2.9.1 单元属性设定 2.9.2 划分网格概述 2.9.3 网格划分基本原则 2.9.4 ANSYS提供的网格划分方法 2.9.5 单元网格划分注意事项 2.10 选择 2.11 加载和求解 2.11.1 定义分析类型和分析选项 2.11.2 加载 2.11.3 加载应注意的问题 2.11.4 将压力载荷施加于梁上 2.11.5 体积载荷 2.11.6 惯性载荷 2.12 后处理 2.12.1 通用后处理器(General Postproc) 2.12.2 时间历程后处理器(TimeHist Postproc) 2.12.3 将计算结果旋转到不同坐标系中 2.12.4 ANSYS输出图片处理 2.13 开发ANSYS功能 复习思考题 作业 3 弹性力学平面实体的有限单元法 3.1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 3.1.1 基本变量 3.1.2 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问题 3.1.3 平衡方程 3.1.4 几何方程 3.1.5 物理方程 3.1.6 虚功原理 3.2 单元分类 3.2.1 连续介质实体单元的形状 3.2.2 结构单元形状 3.2.3 连续介质实体单元的特点 3.2.4 结构单元的特点 3.3 平面问题三结点三角形单元的有限元格式 3.3.1 三结点三角形单元的形函数 3.3.2 单元载荷移置 3.3.3 单元刚度矩阵 3.3.4 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与物理意义 3.3.5 整体分析步骤 3.3.6 刚度矩阵组装的物理意义 3.3.7 刚度矩阵组装的规则 3.3.8 约束条件的处理 3.3.9 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与存储方法 3.4 线性代数方程组解法 3.5 有限元解的收敛性 3.6 六结点三角形单元 3.7 矩形四节点单元 3.8 有限元解的误差 复习思考题 作业 4 弹性力学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4.1 弹性力学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元方程 4.2 轴对称三结点单元位移函数 4.3 轴对称三结点单元刚度矩阵 4.4 轴对称单元的结点载荷移置 4.5 ANSYS对于轴对称问题建模的要求 复习思考题 作业 5 弹性力学空间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5.1 三维空间线弹性问题的应力应变关系 5.2 常应变四面体单元 5.2.1 位移函数 5.2.2 应变矩阵 5.2.3 单元刚度矩阵 5.2.4 单元等效结点载荷列阵 5.3 八节点立方体单元 复习思考题 作业 6 等参单元和数值积分 6.1 平面四边形四结点等参数单元 6.1.1 自然坐标系中的母单元和形函数 6.1.2 结点位移值内插方式 6.1.3 实际单元与母单元之间的坐标变换 6.1.4 收敛性分析 6.2 四边形四结点等参数单元公式 6.2.1 Jacobi矩阵[J]及其逆阵[J]-1 6.2.2 求导公式 6.2.3 应变矩阵 6.2.4 单元刚度矩阵 6.2.5 体力的移置 6.2.6 分布面力的移置 6.3 数值积分方法 6.3.1 自然坐标的形函数 6.3.2 实际单元和坐标变换 6.3.3 Jacobi矩阵 6.3.4 单元内假设的位移场 6.3.5 收敛性分析... 6.3.6 精度分析 6.4 平面三角形单元与面积坐标 6.5 数值积分 6.5.1 问题的提出 6.5.2 一维高斯积分方法 6.5.3 二维的高斯积分方法 6.5.4 三维高斯积分方法 6.5.5 三角形单元的数值积分方法 6.6 积分阶数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6.6.1 积分精度 6.6.2 完全积分与剪切锁闭现象 6.6.3 避免产生剪切锁闭现象的措施 6.6.4 沙漏现象与零变形能模式 6.7 空间等参元的有限元列式 6.7.1 坐标变换 6.7.2 位移模式 6.7.3 应变、应力计算方法 6.8 空间问题的其他单元类型 6.8.1 四面体四结点单元 6.8.2 四面体十结点单元 6.8.3 五面体六结点单元 6.8.4 六面体八结点单元 复习思考题 作业 7 杆梁结构的有限单元法 7.1 杆单元概念 7.2 平面杆单元分析 7.3 平面杆单元坐标变换 7.4 平面杆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 7.5 总体刚度矩阵的组装 7.5.1 结点平衡条件 7.5.2 扩大的单元刚度矩阵 7.5.3 组装总体刚度矩阵 7.5.4 引入位移约束条件 7.5.5 解有限元方程 7.6 框架与梁单元 7.6.1 梁单元的概念及其分类 7.6.2 欧拉-伯努利梁单元 7.6.3 铁木辛柯梁单元 7.6.4 ANSYS梁单元的横截面方位设置 7.7 ANSYS屈曲分析方法 7.7.1 线性屈曲分析方法 7.7.2 非线性屈曲分析方法 复习思考题 作业 8 有限单元法应用中的若干实际考虑 8.1 自由度耦合与约束方程 8.2 ANSYS耦合自由度的方法 8.3 应力计算结果的性质与应力平滑处理 8.4 Wilson非协调元 8.4.1 Wilson 非协调单元内假设位移场 8.4.2 Wilson 非协调单元特性 8.4.3 单元分析与静态凝聚 8.5 非协调元的收敛性和分片试验 8.6 up混合插值单元与选择积分 8.6.1 up混合单元公式 8.6.2 up混合单元的压力场 8.7 增强应变单元 8.7.1 增强应变场 8.7.2 增强应变单元公式 8.8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与计算精度的关系 8.9 应力奇异性的处理 复习思考题 作业 9 热传导问题的有限单元法与ANSYS热分析 9.1 热传导方程与换热边界条件 9.2 稳态温度场分析的一般有限元列式 9.3 瞬态热传导问题 9.3.1 瞬态热传导问题的基本方程与时间积分步 9.3.2 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列式 9.3.3 时间积分算法 9.4 ANSYS稳态热分析的基竟� 9.4.1 建模 9.4.2 施加载荷计算 9.4.3 后处理 9.5 ANSYS瞬态热分析的基本过程 9.5.1 载荷步、子步和迭代次数 9.5.2 模型初始温度设定 9.5.3 ANSYS瞬态分析的命令流程 9.6 ANSYS热-应力耦合场分析 9.6.1 直接耦合与间接耦合的概念 9.6.2 ANSYS热-应力耦合的直接方法 9.6.3 ANSYS热-应力耦合的间接方法 9.6.4 ANSYS 热-应力顺序耦合的基本步骤 9.6.5 热-应力分析流程图 复习思考题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