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38 元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抱歉,本教材暂不参与当前样书赠送活动!
- 作者:李坚主编
- 出版时间:2013/3/1
- ISBN:9787030368515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适用读者:高等院校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相关专业人员
- 中图法分类:S76
- 页码:29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 字数:456(单位:千字)
李坚主编的《木材保护学(第2版)》论述了我国的林木资源及其合理、高效的利用,木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木材保护中的环境污染与净化;重点阐述了木材的生物学特性、木材漂白与染色、木材防腐、木材防虫、木材阻燃、木材强化、木材尺寸稳定性和耐候性的基本概念、作用原理、处理方法及现代波谱分析技术。
《木材保护学(第2版)》适于普通高等院校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木材保护学(第2版)》总结了作者李坚长期从事木材保护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经验与体会,并将国内外有关木材保护学方面的先进研究方法、现代测试手段及国际前沿研究的最新成果纳入书中。
本书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资源和维护环境的意识,珍重和发展木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进而实现木材资源的合理利用、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也适用于木材保护与改性、家具、室内装饰和其他相关专业。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
1.1 我国的森林资源 1
1.1.1 稀有和名贵树种多 2
1.1.2 竹林资源广阔分布 3
1.1.3 经济林木非常丰富 3
1.1.4 红树林资源独特 4
1.1.5 森林资源尚有不足 4
1.2 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8
1.2.1 资源保护与发展 8
1.2.2 资源的合理利用 9
1.3 木材、人类与环境 12
1.3.1 木材的视觉特性 13
1.3.2 木材的触觉特性 13
1.3.3 木材的听觉特性 14
1.3.4 木材的嗅觉特性 14
1.3.5 木材的调节特性 14
1.3.6 木材的生态学属性 16
2 木材的保护学特性 19
2.1 木材的生物分解 19
2.1.1 分解木材的微生物 19
2.1.2 木材组分的生物分解 20
2.2 木材的各向异性和变异性 20
2.2.1 木材的各向异性 21
2.2.2 木材的变异性 22
2.3 木材的可湿性 24
2.3.1 木材的润湿性 24
2.3.2 木材的吸湿性 27
2.4 木材的酸碱性 29
2.4.1 木材中的酸性成分 29
2.4.2 木材的pH 29
2.4.3 木材酸碱性质与木材保护的关系 31
2.5 木材的加工性 33
2.5.1 机械加工 33
2.5.2 连接性能 34
2.5.3 化学加工 35
3 木材变色、漂白与染色 36
3.1 木材的变色与防治 36
3.1.1 木材的变色因素 36
3.1.2 木材变色的类型 36
3.1.3 木材脱色方法的确定 40
3.1.4 木材变色的防治 41
3.1.5 泡桐木材的变色与防治 47
3.2 木材漂白 58
3.2.1 木材漂白基本原理 58
3.2.2 木材漂白常用的化学药剂 60
3.2.3 木材漂白的影响因素 65
3.3 木材染色 67
3.3.1 木材染色原理和木材染色评价方法 67
3.3.2 木材染色用染料 68
3.3.3 木材染色的影响因素 72
3.3.4 单板的染色技术 73
3.3.5 薄木的染色技术 75
3.3.6 实木的染色技术 76
3.3.7 立木染色技术 77
3.3.8 木材的表面着色技术 79
4 木材防腐 81
4.1 真菌对木材的危害 81
4.1.1 形成真菌危害木材的必要条件 81
4.1.2 木材腐朽的类型 83
4.2 木材防腐处理 85
4.2.1 木材防腐机理 85
4.2.2 木材防腐剂 85
4.2.3 防腐处理工艺 87
4.2.4 防腐木材的使用分类及质量要求 95
4.2.5 防腐处理对木材性质的影响 96
4.3 木材防腐的新途径 98
4.3.1 破坏和断绝微生物的生存之本 98
4.3.2 采用微生物和树木提取物防治木材腐朽 99
4.3.3 使用驱散剂排斥“高一级”生物危害木材 100
4.3.4 通过化学改性提高木材防腐性能 101
4.3.5 探索新型木材防腐剂 103
5 木材虫害与防治 107
5.1 留粉甲虫对木材的危害与防治 107
5.1.1 粉蠹科 107
5.1.2 窃蠹科 108
5.1.3 天牛科 108
5.1.4 木材的防虫处理 108
5.2 海生蛀木动物对木材的危害与防治 111
5.2.1 主要的海生蛀木动物 111
5.2.2 海生蛀木动物的防治 112
5.3 白蚁对木材的危害与防治 112
5.3.1 白蚁的种类与分布 112
5.3.2 白蚁的危害与防治 113
5.4 火烧原木的防护 116
5.4.1 水存法 116
5.4.2 湿存法 116
5.4.3 熏蒸法 117
6 木材阻燃 119
6.1 木材燃烧过程 119
6.2 木材阻燃处理 120
6.2.1 阻燃处理方法 120
6.2.2 常用的木材阻燃剂 121
6.2.3 无机阻燃剂 121
6.2.4 有机阻燃剂 124
6.2.5 木材及木质材料的阻燃处理 126
6.2.6 木质人造板的阻燃处理 127
6.3 阻燃机理 128
6.3.1 控制热降解、热分解过程 129
6.3.2 控制着火过程 129
6.3.3 控制有焰燃烧 130
6.3.4 控制无焰燃烧和表面燃烧 130
6.3.5 木材阻燃机理研究新进展 130
6.4 阻燃处理对材性及加工性的影响 133
6.4.1 强度 133
6.4.2 吸湿性 133
6.4.3 胶合性 134
6.4.4 涂饰性 134
6.5 阻燃处理木材的阻燃性能评价 134
6.5.1 FRW阻燃木材的难燃性和发烟性能评价 134
6.5.2 燃烧和阻燃性能的综合评价——锥形量热仪法 137
7 木质材料的耐候性 151
7.1 影响木质材料耐候性的因素 151
7.1.1 实木耐候性的影响因素 151
7.1.2 人造板耐候性的影响因素 155
7.2 改善木质材料耐候性的方法 156
7.2.1 实木耐候性的改善方法 156
7.2.2 人造板耐候性的改善方法 163
7.3 木质材料耐候性的检测方法 164
7.3.1 实木耐候性检测 164
7.3.2 人造板耐候性检测 165
8 木材的尺寸稳定化 167
8.1 木材与水分 167
8.2 尺寸稳定性的评定 168
8.3 尺寸稳定化的方法 170
8.3.1 防水处理 170
8.3.2 防湿处理 171
8.3.3 酚醛树脂处理 171
8.3.4 聚乙二醇处理 172
8.3.5 热处理 174
8.3.6 乙酰化处理 180
8.3.7 异氰酸酯处理 181
8.3.8 聚合处理(制造木塑复合材,WPC) 182
8.4 木质人造板的尺寸稳定化 183
8.4.1 刨花板的分类 183
8.4.2 刨花板的吸水、吸湿特性 183
8.4.3 加工条件对刨花板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184
8.4.4 尺寸稳定化处理 185
9 木材的强化 188
9.1 木材层积 188
9.1.1 概述 188
9.1.2 单板层积材(LVL) 189
9.1.3 集成材(胶合木) 194
9.2 木材压密 199
9.2.1 普通压缩木 199
9.2.2 表面压密化木材 200
9.2.3 整形压缩木 204
9.3 木材重组 214
9.3.1 概述 214
9.3.2 重组木加工工艺与设备 216
9.3.3 重组木材特性 219
9.3.4 重组木的发展与展望 220
9.4 木材塑合 220
9.4.1 WPC的性能 221
9.4.2 单体与其他添加剂 222
9.4.3 聚合处理方法 222
9.4.4 WPC的检验 224
9.4.5 熔融挤出成型法制造WPC 225
10 木材与保护剂作用机理和波谱分析 230
10.1 木材与保护剂的作用机理 230
10.1.1 防腐剂在木材内部的分布 230
10.1.2 木材与防腐剂的作用 230
10.1.3 木材与耐老化剂的作用 233
10.2 木材的红外光谱 233
10.2.1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34
10.2.2 木材的红外光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234
10.2.3 木材的红外光谱解析 235
10.3 木材的化学分析光电子能谱 239
10.3.1 化学分析光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 239
10.3.2 木材的ESCA能谱解析 240
10.4 木材的核磁共振谱 241
10.4.1 核磁共振谱的基本原理 242
10.4.2 木材的核磁共振1H-NMR谱 244
10.4.3 木材的核磁共振13C-NMR谱 249
10.4.4 木材的固体核磁共振CP/MAS 13C-NMR谱 257
11 木材保护中的环境问题 268
11.1 “人类与环境”概述 268
11.2 木材防腐工业中的环境保护 269
11.2.1 污染水体的有害物质 270
11.2.2 水体的自然净化 272
11.2.3 废水处理方法 273
主要参考文献 285
附录1 290
附录2 293
附录3 298
附录4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