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30 元
丛书名: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 作者:朱卫华主编
- 出版时间:2012/6/1
- ISBN:9787030349507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适用读者:高等学校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环境、农学、医学、药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
- 中图法分类:O6-3
- 页码:22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 字数:(单位:千字)
《大学化学实验(上)》由朱卫华主编,是根据非化学专业对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需求,结合大学化学课程体系的 特点,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的一套大学化学实验教材。全书分上、下册,本书为上册。 《大学化学实验(上)》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以及附录五个部分,主要介绍化学实验室常识、安全常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知识,包括16个无机化学实验、15个分析化学实验和14个有机化学实验,附录中列出了常用实验数据和常见试剂的配制方法等。本书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具有适用面广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环境、农学、医学、药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教师和学生参考。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大学化学实验(上册)》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环境、农学、医学、药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教师和学生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第1 章化学实验基本要求 3
1 1 化学实验室规则 3
1 2 化学实验室安全 4
1 2 1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4
1 2 2 实验室事故预防 4
1 2 3 实验室常见事故的处理 6
1 2 4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8
1 3 实验预习、记录和报告 .8
第2 章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1
2 1 普通仪器 11
2.2 标准磨口玻璃仪器 11
2.3 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3
第3 章常用化学试剂 15
3.1 化学试剂的规格 15
3.2 化学试剂的安全保管 16
第4 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四
4 1 称量仪器与方法四
4 1 1 称量仪器 18
4 1 2 称量方法 20
4.2 加热与冷却 2
4.2.1 加热 21
4.2.2 冷却 23
4.3 固液分离方法 24
4.3.1 倾析法 24
4.3.2 常压过滤 24
4.3.3 减压过滤 25
4.3.4 保温过滤 26
4.3.5 离心分离 27
4.4 固体、液体的干燥 28
4.4.1 固体的干燥 28
4.4.2 液体的干燥 29
4.5 蒸馆与回流 30
4.5.1 常压蒸馈 30
4.5.2 减压蒸馆 31
4.5.3 水蒸气蒸馆 32
4.5.4 回流 33
4.6 熔、沸点的测定 34
4.6.1 熔点测定 34
4.6.2 沸点测定 35
4 7 萃取、重结晶与升华 36
4.7.1 萃取 36
4.7.2 重结晶 39
4.7.3 升华 40
4.8 色谱分离 41
4.8.1 基本原理 41
4.8.2 纸层析 42
4.8.3 薄层层析 43
4.9 折光率测定 45
4.9.1 折光仪的使用 45
4.9.2 折光仪的维护 46
4 10 滴定分析方法 47
4.10.1 移液管与吸量管 47
4.10.2 容量瓶 48
4.10.3 滴定管 49
4 11 重量分析方法, 53
第5 章实验数据的处理 58
5.1 误差的产生与分类 58
5.2 误差的表示四
5.2.1 准确度与误差 59
5.2.2 精密度与偏差 60
5.2.3 准确度与精密度 62
5.3 实验数据的处理 62
5.3.1 一般分析结果的处理 62
5.3.2 有限次实验数据的处理 63
5.3.3 可疑测定结果的取舍 65
5.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67
5.5 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 69
5.5.1 有效数字 69
5.5.2 有效数字的修约 70
5.5.3 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70
5.5.4 有效数字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71
第6 章有机分析简介 73
6.1 有机物的化学分析 73
6 1 1 初步审察 73
6 1 2 元素定性分析 74
6 1 3 元素定量分析 75
6 1 4 分子式的确定 76
6 1 5 分组实验 76
6 1 6 官能团检验 76
6.2 有机物光谱鉴定方法简介 83
第二部分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一溶麓的配制 87
实验二食盐的精制与确盐的制备 90
实验三硫酸亚铁镜的制备.
实验囚乙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96
实验五电解质溶班 99
实验六氧化坯原反应 103
实验七硫酸铜的提纯 106
实验八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108
实验九横基水杨酸与Fe( ?[)配舍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111
实验十面金属与暗土金属 115
实验十一卤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117
实验十二氧族和氯族化合物的性质 120
实验十三碳族和翻族化舍物的性质 124
实验十四d 区元素(错、健、铁、钻、镇}的性质 127
实验十五也区元素{铜、银、铸、铺、景)的性质 131
实验十六氧化六氨合钻( ]J[ )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135
第三部分 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十七盐酸标准溶溃的配制和标定 139
实验十八氢氧化锦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镀盐中氯含量测定 142
实验十九混合醋的分析和工业纯畸总葡度的测定 145
实验二十食用醋申总酸度的测定 149
实验二十一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51
实验二十二水硬度的测定 155
实验二十三铅锦混合液中Bi3十 、ptJ2十的连续测定 158
实验二十四补钙制荆{葡萄糖酸钙)中钙含量的测定 161
实验二十五K抽104 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163
实验二十六水中化学括氧量cod的测定 167
实验二十七葡代硫酸锦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70
实验二十八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 174
实验二十九硝酸银标准溶渡的配制和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176
实验三十 福尔哈德法测定银盐中银的含量 179
实验三十一水泥熟料中Si{}z、FezG.J、AIzG.J、CaO和MgO含量的测定 181
第四部分 有机化学典验
实验三十二有机物元量定性分析 187
实验三十三醇、醋、醒、固的鉴别 190
实验三十四楼醋、取代接酸及其衍生物的鉴别 191
实验三十五糖类化合物的鉴别 192
实验三十六有机化合物官能团鉴定 193
实验三十七Z酸E丁醋的制备 194
实验三十八苯甲酷的制备 196
实验三十九1-滇丁院的制备 198
实验四十甲基橙的制备 201
实验四十- 肉桂酷的制备 204
实验四十二己内酷朦的制备 206
实验四十三茶叶申咖啡困的提取 209
实验四十四Z 酷水榻酸的制备 212
实验四十五橙皮申拧攘烯的提取 215
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一常用酸碱的浓度、密度 219
附录二常见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 "C) 219
附录兰常见难榕化合物的溶度积(25 "C) 221
附录四常用缓冲榕液的配制 222
附录五常用基准物质 223
附录六常用指示剂 223
附录七常用试剂的配制 226
参考文献 228
4.S的定量
(1)卡里乌斯法:把样品和发烟硝酸和过量的Ba(NO3)2放在密封管中以250~300℃的温度长时间加热,生成BaSO4,用重量法测定。
(2)氧瓶燃烧法:将样品中的硫氧化成SO2—4,再用高氯酸钡标准溶液滴定。
5.P的定量
将含磷有机物用浓H2SO4和浓HNO2的混合溶液分解,使P转变为PO3—4,再将后者转化为磷钼酸铵沉淀,用重量法测定。
6.1.4 分子式的确定
在测定完有机物试样中各组成元素的含量后,基本可由计算确定有机物的实验式。但实验式只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比例,相同的实验式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分子式,要确定分子式还须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常用两类方法:第一类是测定化合物的蒸气密度,再根据气体定律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适用于气体及低沸点液体;第二类是测定化合物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值或凝固点降低值等,适用于不挥发的有机化合物。现在则普遍使用质谱类仪器测定。
6.1.5 分组实验
有机试样的分子式确定后,尚无法确定其结构,因为有机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但可以根据其性质的差异,通过分组实验进一步缩小探索的范围。
一般有机物可以按其性质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三大组。分组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化合物在某些极性或非极性、酸性或碱性溶剂中的溶解行为分组,每一种溶解行为与分子结构都有对应的关系,由此可推测此化合物的大致类型;另一种是根据化合物对某几类酸碱性指示剂的显色反应分组。
6.1.6 官能团检验
通过以上的实验后,可进一步通过官能团检验确定样品的结构。官能团检验主要根据样品与各类试剂反应的颜色变化、沉淀产物等来判断。对一些现象不易辨别的反应,还应做空白实验和对照实验。每种检验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且都有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因此必须细心观察、研究后方可给出结论。
1.醇类的检验
1)硝酸铈铵实验
大多数能溶于水的羟基化合物遇硝酸铈铵试剂产生琥珀色或红色反应。
方法:溶解25~30m9试样于2mL水中,或加5滴液体试样于试管中,加入0.5mL硝酸铈铵试剂,摇荡后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