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安静”的角度出发,以“安静”为主线,向读者介绍了该如何找寻自己的本心,如何在浮躁和功利的社会中找到原来的自己。通过各个章节的介绍,让人们感受到安静所能带来的好处,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感知到真正的自己。
失望的时候,你是奋起还是绝望?
烦恼的时候,你是看开还是急躁?
这个时候,不妨安静下来,给自己一个空间,反省一下自己。那么,所有的疑惑都会有一个合理的答案,所有的问题都会有一个解决的办法。
或许,是因为我们太在乎,才会让事情适得其反;或许,是因为我们太在意,才会丢掉那一份自然;或许,正是因为我们“金钱至上”,才使亲情、友情、爱情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用和交换,只剩下铜臭味可言。当然,这怪不得我们,社会的压力如此之大,我们不得不殚精竭虑、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与天斗、与地争、与人搏,去追名逐利,其苦也无穷,其难也无尽!
在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的心变得越来越浮躁,我们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冲动。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让我们越来越喜欢伪装自己,也让我们慢慢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在“正能量”这个词越来越热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其实,安静也是一种正能量!
有些东西并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我们却盲目去追求。俗世铅华让我们的翅膀沉甸甸的,从而失去了翱翔时的灵动和机巧;浮萍般的名利让我们的心灵蒙尘,从而没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雅与平和。
所以,我们需要开始一次寻找内心的旅行,让自己能够听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这样,我们才不会觉得每天都无所事事、无精打采!
要开始这段旅程,就需要我们能安静下来,只有安静下来,我们才能整理自己的思绪,对自己的以前做一个回顾和总结,才能找到我们自身的正能量。
安静下来,我们会意识到,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我们都没必要去争执。当为了一时的对错跟别人争执的时候,才是我们最愚蠢的时候。
安静下来,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本来很美,当我们用一颗安静的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它已经将自己美好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安静下来,保持一颗平静真实的心,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追随自己内心的方向,我们的生命才会有色彩,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马晓云 :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毕业,长年以来从事文史,养生,经管,励志,男性女性心理,家教,传记,少量小说等多种题材的策划撰稿工作,知名图书策划人、畅销书作家。作品有《做人不要太老实》、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等。
第一章?安静下来,找回生命的本源?/?001
完美的人生并不存在 / 002
做金钱的主人 / 004
自己的路自己走,不用去迎合别人 / 006
别被嫉妒所伤 / 009
身后的门,你关闭了吗? / 012
你“贫穷”,是因为你的欲望太多 / 014
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 018
合作才能走向成功 / 022
第二章?安静下来,你才会放下?/?027
有钱了,就幸福吗? / 028
财富观正确了,才能真的富有 / 031
慢一步,稳一点 / 034
放下是一种觉悟 / 038
聪明过了头,你就不幸了 / 040
最大的幸福,不是追逐是放下 / 043
功名乃浮名,你明白吗? / 046
生活本身并不累,是你活得太累 / 050
成功了,健康丢了 / 054
负重而行,你需要减压 / 057
卸下你的包袱,轻松前行 / 059
第三章?安静下来,你才会知足?/?061
想幸福就要先学会知足常乐 / 062
知足常乐的境界,你知道吗? / 064
知足才能知不足 / 066
多读《不求诗》,你也能知足 / 068
知足的人往往能自得其乐 / 071
对物欲的追求要适可而止 / 073
第四章?安静下来,心灵才会自由?/?075
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 076
忙里偷闲,劳逸结合 / 080
心灵也要自由地呼吸 / 083
爱自己,就让自己自由 / 085
解放心灵,你做得到吗? / 088
心中的瓶颈,你突破了吗? / 091
放飞心灵 / 093
第五章?安静下来,想想快乐就来了?/?095
你想要快乐,快乐才会来找你 / 096
快乐的源泉在你的心底 / 100
看开了,你就快乐了 / 104
生活中的快乐,你仔细品味了吗? / 107
乐于助人才能助己快乐 / 109
快乐会被你的怨天尤人所伤害 / 112
第六章?安静下来,心灵需要你的慰藉?/?115
你的心灵也需要阳光 / 116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119
简单是一种美 / 121
心怀希望,才有好的心情 / 123
心灵“忘忧草”,你种上了吗? / 125
用心感受生活,你就会没有烦恼 / 127
第七章?安静下来,学会用微笑去面对困境?/?129
感恩坎坷,学会在逆境中微笑 / 130
换个心态,微笑面对工作 / 132
逆境是礼物,乐观面对它 / 135
面对屈辱,让它成为动力而不是压力 / 138
绝境中的“金子”,你找到了吗? / 140
第八章?安静下来,想想自己的对错?/?143
相遇是缘,请珍惜 / 144
不要直指他人的错误 / 146
做一个幽默的人,感染别人 / 151
第九章?安静下来,给自己定一个幸福的目标?/?171
唱属于自己的歌,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 172
宁静——幸福的目标 / 174
做一个宽舒的人 / 177
了解自己,让生活更美好 / 179
人生苦与累,潇洒面对 / 182
第十章?安静下来,给自己一点补偿?/?185
赞美一下自己,自我鼓励很必要 / 186
从失败中奋起 / 188
对于压力,要有信心 / 190
安慰自己,其实这都没什么 / 193
善待自己,好好爱自己 / 195
自己选的路,坚定地走下去 / 197
第十一章?安静下来,做自己情绪的主人?/?201
安静一下,别做愤怒的小鸟 / 202
任何人都会生气 / 204
坏脾气不是天生的,别找借口 / 207
放松自己的情绪,别紧张 / 209
学会调整,别让自己抑郁 / 212
第十二章?安静下来,你也可以有大胸怀?/?21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21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219
幸福三决 / 221
人在世上生活,需要学会养生 / 224
长寿的秘决 / 227
完美的人生并不存在
童年时,我们都玩过积木。在不同的孩子手中,它可以拼出不同的造型,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不管怎样去拼积木,总是觉得有缺陷,设计好一种造型后,总是觉得不完美,于是又重新去拼,结果,还是有不满意之处,于是有可能继续拼下去……做人就像拼积木一样,达到一个目标、实现一个想法之后,总觉得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于是又去找想象中的那种完美。许多人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寻找,但总是未能如愿,最后,都是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世界。
其实,十全十美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找到的,这种完美之事只存在于人的想象当中。而且人的美好并不完全取决于完美无缺,而恰恰是因为有缺憾才会有追求和拼搏,才会使自己的生命分外多彩起来。很多人都知道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却不知她的断臂不是雕塑家的初衷,而是从地下挖掘出来时无意中给碰掉的,但是人们却惊讶地发现断臂的她是如此之美。也许这种美恰恰就在于她的残缺——失去双臂,这就是残缺美。失去也是得到,有缺憾的地方正好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志者总是在这样的信念下追求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打开两扇心灵的窗户,只开一扇窗户,就会视野狭隘,使自己变得孤陋寡闻,只能看到比自己逊色的人;多打开一扇窗,眼前就会豁然开朗,不仅会欣赏到自然美景,而且还会接触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从前,一个圆圈缺了一块楔子。它想保持完整,便四处寻找那块楔子。由于不完整,所以它只能慢慢地滚动。一路上它对花儿露出羡慕之色,它与虫子谈天说地,还享受到了阳光之美。圆圈找到了很多的楔子,但没有一件与它相匹配,所以它将它们统统置于路旁,继续寻找。终于有一天,它找到了一块能与它完美匹配的楔子。圆圈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真的是完美无缺了,它装好配件,并开始滚动起来。现在它已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圈,所以滚动得非常快,以致难以欣赏路边的野花,也无暇和小虫子说话。当意识到因自己的快速奔跑而失去了原有的世界时,它不禁停了下来,将找到的楔子弃于路旁,又开始慢慢地滚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我们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反而更加完整。一个拥有一切的人,其实在某些方面是一个穷人,他永远体会不到什么是渴望、期待以及如何用美好的梦想来滋养自己的灵魂,他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爱他的人给他送来某种梦寐以求的或者他未曾有过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做人的完整性在于知道如何面对缺陷,如何勇敢地摒弃不现实的幻想而又不以此为憾。做人的完整性还在于学会勇敢地面对悲剧而继续生存。做人不是上帝为谴责我们而给我们布下的陷阱,也不是一场拼字游戏比赛,不会因为出现一个错误就前功尽弃。做人更像球赛,即使最好的球队也有输掉的时候,即使最差的球队也有胜利的时候。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多赢球,少输球。当我们接受不完整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
时,当我们不断地进行人生创造并能欣赏其价值时,我们就能获得其他人渴望的完整人生。
这就是对我们的要求:不求完美,也不求不犯错误,而是求得做人的完整。
自己的路自己走,不用去迎合别人
生活中有一种人,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完全以别人的评价为行事准则。别人说好,他就按人家的想法和意思去做;别人说不好,他就会后悔、恐慌、自责、情绪低落。他时时为别人的看法担心、害怕、烦恼、痛苦,经常掩饰自己,迎合他人,不知道自己是谁。
有一则寓言,非常生动地描述了这种人的心态:一个老翁和一个孩童赶着一头驮着货物的驴去赶集。货卖完了,小孩骑驴回家,老翁跟着走,有路人责备孩子,说他太没礼数,不知敬老,叫老人徒步,老人听后就和小孩对换了一下。没一会儿,旁人又说老人太狠心,不懂得爱幼,让孩子徒步,老人于是就将孩子抱到驴背上,两人共骑一驴。后来看见的人却说他们太残忍,没有善心,把驴子累得要死,于是他们都从驴背上下来。走了不久,又有人笑话他们,说他们是呆子,空着现成的驴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说:“只剩下一个办法了,就是我们俩抬着驴走。”
为了得到他人的好感,就去刻意改变自己、扭曲自己,会使自己烦恼一生、痛苦一生。人们对一个人的看法总是像多棱镜,各有不同,不会一致说好,即使你做得再好,也会有人说不好。
2003年3月,一位旅游者在意大利的一座山上,发现一块墓碑,碑文记述了一位名叫托比的人是怎样被老虎吃掉的。据说这块墓碑是柏拉图和他的学生立的,大意是这样:托比从雅典来意大利讲学,途经此山,发现了一只老虎,进城后跟别人说,但没有人相信他。因为在这座山上从来就没有人见过老虎,不仅这座山上没有,而且周围的山上也没有。托比坚持说见到了老虎,并且是一只威武雄壮的老虎。可是无论他怎么说就是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最后,他说,我带你们去看,如果见到了真老虎,总该相信了吧。于是柏拉图的几个学生跟他上了山。可是漫山遍野找了个遍,就是不见老虎的影子,甚至,连根老虎的毛也没有看见。但托比仍对天发誓说他确确实实在那棵大树下见到了老虎,跟他去的几个人都说:“你当时一定是看花了眼。你最好还是不要说确实看到了老虎,否则人们会说我们城邦里来了个最会撒谎的人。”
“我怎么会是个撒谎的人呢?我的的确确是见到了一只老虎,怎么就没有人相信我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为了证明自己,逢人就说他没有撒谎,他是诚实的,他确实是见到了老虎。可是说到最后,人们不仅见到他就躲,并且还在背后议论他:“看!这就是从雅典来的疯子。”他本来到意大利讲学,是想成为有学问和道德修养的人,现在,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疯子和撒谎者。
托比怎么也想不通,他发誓一定要让人们相信自己是诚实的。为了证明自己确实见到了老虎,在来到意大利的第十天,他买回了一支猎枪后就上山了。他要找到那只老虎,并且要把那只老虎打死带回来,让全城的人都看一看,他没有撒谎。然而,他这一去就再没有回来。三天后,人们在山中发现了一堆撕碎的衣服和一只脚。经城邦的法官验证,托比是被一只重量至少有五百磅的老虎吃掉的。托比并没有撒谎,他确确实实在这座山上见到了一只老虎。
这段碑文是谁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碑文向世人所做的一个暗示:世上有许多不幸都是由于急着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正确而导致的。一个人重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看重众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可以理解的,做得适度,还能表现一个人的自尊,但如果过度了,就相当于给自己套上了重重的枷锁,会活得太累、太沉重。那种急于证明自己的人,其实就是在寻找一只能把自己吃掉的老虎。在事实和真理面前,真正的智者都是走自己的路,任别人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