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示范性与实用性。本书由基础篇、职业篇和提高篇构成。重点论述教师语言的提高与语言表达反思的必要性与路径,为教师教育职业培育拓展新视角。本书既适合教师教育专业教学使用,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在职教师的继续学习用书。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中国应用语言学学术研究会会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基础篇
第一章 有声语言表达技能
第一节 教师语言概说
第二节 教学口语技能及其训练
第三节 教育口语技能及其训练
第四节 交际口语技能及其训练
第二章 无声语言表达技能
第一节 教师态势语言概述
第二节 表情语和眼神语
第三节 手势语与姿态语
第四节 服饰语与体距语
第三章 教师发声技巧训练
第一节 发声技能及其作用
第二节 发声分类及其训练
第三节 常见发声问题及矫正
第四节 教师嗓音保健要领
职业篇
第四章 教师教育语言表达
第一节 教师教学口语表达
第二节 教师教育口语表达
第三节 提高教师语言能力的途径
第五章 教师语言表达反思
第一节 语言表达反思概述
第二节 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三节 教师语用问题分析
第四节 态势语问题分析
第六章 教师教育用语评析
第一节 教师教学用语评析
第二节 教师教育用语评析
第三节 教师交际用语评析
提高篇
第七章 教师教育与情绪管理
第一节 情商与智商
第二节 教师的情绪修养
第三节 教学中的情绪控制技巧
第四节 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第八章 教师语言认知与拓展
第一节 语言表达与思维方式
第二节 语言获得理论
第三节 教师与语言认知
第四节 教师语言的发展
第九章 教师教育语言艺术
第一节 教师语言艺术概述
第二节 有声语言艺术
第三节 体态语艺术
第四节 交际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教师语言/高等学校“十二五”教师教育专业规划教材》:
(一)教师语言表达的研究
我国古代就有不少大教育家通过实践和积累,不断丰富充实了教师语言的技巧和理论。孔子的教学语言美是以“雅言”为正音、以“辞达”为目的、以“慎言”为特点、以启发性为追求。我国古代的教育学经典著作《学记》中就有关于教师语言艺术的论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说的就是运用教师语言的艺术在于语言简练而畅达,细腻而含蓄,并且善用譬喻。“君子之教也,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师应该循循善诱,而不是限制和强迫学生;引导学生学习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十七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对教师语言进行专门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版的著作有:张锐、朱家汪的《说话训练》(1986);万里、董兆杰的《口语训练》(1987);董杰锋等人的《教师语言艺术》(1987);赵立泰的《教师口语表达学》(1990);吴天锡等人的《教师口才修养》(1990);郭启明等人的《教师语言艺术》(1990);司君恒等人的《教学语言》(1991);周建设的《教学语言艺术》(1991);黄中建的《教学语言艺术》(1991)等。这些著作一类侧重从艺术性的角度讨论教师语言,另一类侧重从技能性的角度讨论教师语言。此外,还有一批学术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教师的语言。人们对教学语言的内涵、性质、特征、分类、运用要求和技巧等问题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教师语言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一,在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工作的需求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二,教师语言运用规律技巧的研究,顺应了我国教育事业经过十年“文革”的停滞之后迫切需要发展的形势需要;其三,教师口语教学研究热点围绕着本时期师范院校课程设置改革的需要展开,顺应了我国教师专业化的需要。对教师语言表达的问题方面的研究主要成果有:黄中建编著《教学语言艺术》(1991年)。张锐、万里主编的《教师口语训练手册》(1994年),程培元主编的《教师口语教程》(2004年),茅海燕编著的《教师言语表达学》(2006年),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