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实习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作者多年指导学生电工实习教学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内容共分为10章,包括安全用电常识、常用电工材料及工具的选用、常用电工仪表及测量、室内线路与电气照明、电机的装卸与检修、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线路、电子技术基本操作等实训知识。本书可作为工科院校电类或非电类大学生“电工电子实习”课程的教材,还可作为各类成人教育工程类专业电工实训、电子实训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工、电子技术的有关人员参考。
可作为工科院校电类或非电类大学生“电工电子实习”课程的教材
薛向东,集美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厦门市电机工程学会理事。近年参与完成省基金项目和厦门市科技项目2项。发表“电工电子实习分层次多模块实践教学研究”等论文5篇。
第1章 安全用电
1.1 供用电基本知识
1.1.1 电力系统
1.1.2 配电系统
1.2 触电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1.2.1 触电的种类及形式
1.2.2 触电的危害
1.2.3 安全电压和安全用具
1.3 触电的原因与救护
1.3.1 触电原因
1.3.2 触电预防
1.3.3 触电救护
1.4 电气防火防爆防雷
1.4.1 防火
1.4.2 防爆 第1章 安全用电
1.1 供用电基本知识
1.1.1 电力系统
1.1.2 配电系统
1.2 触电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1.2.1 触电的种类及形式
1.2.2 触电的危害
1.2.3 安全电压和安全用具
1.3 触电的原因与救护
1.3.1 触电原因
1.3.2 触电预防
1.3.3 触电救护
1.4 电气防火防爆防雷
1.4.1 防火
1.4.2 防爆
1.4.3 防雷
1.5 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1.5.1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5.2 实训课堂安全规程
1.6 实训项目
1.6.1 实训一:触电急救
第2章 电工常用工具及仪表
2.1 常用电工工具
2.1.1 螺丝刀
2.1.2 电工刀
2.1.3 剥线钳
2.1.4 钢丝钳
2.1.5 尖嘴钳
2.1.6 斜口钳
2.1.7 活络扳手
2.1.8 验电笔
2.2 常用电工仪表
2.2.1 电工仪表概述
2.2.2 电流表
2.2.3 电压表
2.2.4 数字万用表
2.2.5 钳形电流表
2.2.6 兆欧表
2.2.7 功率表
2.2.8 电度表
2.2.9 转速表
2.3 实训项目
2.3.1 实训一: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
2.3.2 实训二: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
第3章 电工用图的识读
3.1 电工用图绘制标准
3.1.1 电工用图的分类
3.1.2 电工用图的要求
3.1.3 常用电器的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
3.2 电工用图的识读
3.2.1 识读电气图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3.2.2 电气原理图识图步骤和注意事项
3.2.3 电气接线图识图步骤和方法
3.3 电气照明图的识读
3.3.1 概述
3.3.2 电气照明供电系统图
3.3.3 电气照明平面布置图
3.3.4 电气照明施工识图
3.4 实训项目
3.4.1 实训一:电气元器件的图形识别和画法
3.4.2 实训二:电工识图训练
第4章 导线的连接
……
第5章 室内布线与电气照明
第6章 常用低压电器及电动机控制
第7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
第8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仪器
第9章 电子焊接
第10章 DT830B数字万用表安装与调试
参考资料
序言
本书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的,旨在培养学生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初歩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工程意识。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本书对于培养学生工程概念和基本技能有极好的效果, 目前已成为各理工科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实践环节之一。本书的编写遵照本科教学的规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强化基础、突出能力培养和注重实用为原则,注重学生工程实训能力的培养。在内容选择上,既保留传统、基础性内容和工艺知识,同时增加了新型器件和工艺知识;在实际训练上,严格按照工程要求进行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工艺要求,从工程实际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在编写中还同时考虑到工科类本科学生“电工电子实训”课程的教学周数,从教学实用的基础出发,在集美大学原有讲义的基础上,并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补充完善,精心组织教材内容,强调概念,突出能力的培养,并保证全书有一定的深度。全书共10章,分电工技术实训和电子技术实训两部分,重点放在电工技术实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上。电工技术实训内容包括:安全用电、电工常用工具及仪表、电工用图的识读、导线的连接、室内布线与电气照明、常用低压电器及电动机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电子技术实训内容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仪器、电子焊接以及DT830B数字万用表安装与调试。本教材由薛向东、黄种明担任主编,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第1章、第3章、第4章和第5章由薛向东执笔;第6章和第7章由黄种明执笔;第2章和第8章由张小英执笔;第9章和第10章由林建凡执笔。各章的实训题目由薛向东、黄种明执笔。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论著、教材和资料,在此谨向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短,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可能有错漏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