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基于教育部最新编制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关于旅游管理专业13门必修课的界定而编著的;也是作者数十年旅游教学和旅游科研实践的结晶。形成本书,作者试图突出以下特色:
1.突出旅游资源的序列性和完整性,以廓清旅游资源特别是人文旅游资源分类的无序性或不合理性;
2.除“绪论”与“旅游资源分类”两章外,以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旅游源开发三大块构成清晰脉络,避免重自然资源轻人文资源或重资源轻开发的不足;
3.突出旅游资源的理论阐述、吸引力因素、旅游功能和美学鉴赏,防止或减少有关旅游资源的描述与旅游地理、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内容重复;
4.旅游资源开发强调宏观、中观层次的开发方向和开发模式,不拘泥于微观的旅游规划,以避免和旅游规划课程的内容重复;
5.除在各章节的分析论述中尽量结合实际外,还以实证案例分析贯穿于绝大部分章节,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旅游资源与开发》于2000年出版时,正值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二十多年,处在旅游资源开发新阶段,且旅游教育也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本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廓清旅游资源概念、实质、体系结构、评价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理念、开发模式的教材。本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满足了对旅游资源教材的急需。承蒙全国各高校师生和旅游行业人员对本书的厚爱,使该教材需求旺盛,到2006年已连续11次重印,并被许多院校确定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必选参考书,2005年本书获得了陕西省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实现了超常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也如火如荼,人们对旅游资源的认知与评价以及对旅游资源的研究不断深化,旅游市场对旅游资源经开发所得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03年5月1日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和《旅游规划通则》等国家标准颁布实施,需要旅游教育、研究和旅游行业人员等认真学习、研究并付诸实施。
前言
出版说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内涵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特点
第三节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
实证分析:香港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类
第一节分类概述
第二节两分法分类方案
第三节其他分类方案简介
第三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第一节地质作用与地貌的形成
第二节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
第三节旅游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
第四节地质旅游资源
第五节地貌旅游资源
实证分析:天下奇山、名山——黄山
第四章水体旅游资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旅游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
第三节水体旅游资源的类型
实证分析:黄果树瀑布
第五章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气候类型的旅游分析
第三节气象与天象旅游资源
实证分析:四季如春的昆明
第六章生物旅游资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生物旅游资源吸引因素分析
第三节植物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功能
第四节动物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功能
实证分析:一、北京植物园
二、上海野生动物园
第七章自然保护区
第一节自然保护区及其意义
第二节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与功能区划分
第三节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第四节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
实证分析:世界级国家自然保护区——张家界
第八章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历史古迹与旅游
第二节人类历史文化遗址
第三节古代建筑
第四节古代陵墓
第五节历史文物
实证分析:巍峨壮丽的九重庙堂——孔庙
第九章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宗教文化与旅游
第二节宗教建筑旅游资源
第三节宗教活动旅游资源
第四节宗教艺术旅游资源
实证分析:集宗教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五台山
第十章园林类旅游资源
第十一章城镇类旅游资源
第十二章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
第十三章文学艺术类旅游资源
第十四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十五章旅游资源信息系统
第十六章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与程序
第十七章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节 概述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同时水也三是构成旅游资源重要的物质基础。
一、水体旅游资源的概念
水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存在于水圈,在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均可以见到水。水义是地球上最奇妙的物质,它是地球上以所有j种聚合态——液态、固态、气态——存在于自然界的唯一物质,有液态的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水库水、地下水、涌泉、瀑布,有固态的冰川水、积雪,有气态的云雾等。它们在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配合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水体景观。烟波浩渺的大海,银妆素裹的雪山,飞流直下的瀑布,清澈透明的湖水,碧波粼粼的河流……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不同的美感,成为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