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38 元
丛书名:教师实践能力发展丛书
- 作者:刘继和,辛静主编
- 出版时间:2015/2/1
- ISBN:9787030432421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适用读者:师范类化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师范类化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中学化学教师、中学化学教研员、化学教育理论研究者
- 中图法分类:G633.82
- 页码:27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 字数:(单位:千字)
《教师实践能力发展丛书: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分为两篇。上篇为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学案设计的理念,包括教学设计的知识与策略。下篇为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案例与分析。每个案例都包含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认识与理解,并附详细的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学案、教学反思以及专家对案例进行的中肯点评。在案例最后,介绍了参考资料。《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的教学设计案例均为一线教师结合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得出的成果。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上篇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学案设计的理念
第一章 化学教学设计 3
第一节 化学教学设计的内涵和特点 3
一、化学教学设计的内涵 3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特点 3
第二节 化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 4
一、基于讲授的化学教学设计 4
二、基于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的化学教学设计 5
三、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设计 6
第三节 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 8
一、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原则 8
二、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 9
三、化学教学目标的陈述 10
第四节 化学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10
一、针对化学核心知识选择教学策略 10
二、针对教学核心线索选择教学方法 11
第二章 化学学案的设计与编制 13
第一节 学案的概述 13
一、学案的含义 13
二、学案在教学中使用的作用和意义 13
第二节 化学学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14
一、问题设计是化学学案教学的核心 15
二、探索与发现是化学学案教学的基本特征 15
三、完善系统的认知结构是化学学案教学的基本目标 15
第三节 化学学案的编制与实施 15
一、化学学案的编写 16
二、化学学案的使用 18
三、化学学案的评价 19
下篇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案例与分析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3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27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7
课题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33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38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45
课题1 空气 45
课题2 氧气 51
课题3 制取氧气 56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63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63
课题2 原子的结构(1) 68
课题3 原子的结构(2) 76
课题4 元素 82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88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88
课题2 水的净化 94
课题3 水的组成 100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08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13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1) 113
课题2 质量守恒定律(2) 121
课题3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26
课题4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31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36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136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44
课题3 二氧化碳的性质 153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60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60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67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173
课题1 金属材料 173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79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86
第九单元 溶液 192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92
课题2 溶解度 200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207
第十单元 酸和碱 214
课题1 常见的碱 214
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 223
课题3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29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236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236
课题2 化学肥料 241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246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246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252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257
《教师实践能力发展丛书: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上篇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学案设计的理念
第一章 化学教学设计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实现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特点。(2)明确化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对不同方法有深入的认识。(3)对化学探究教学设计方法有深刻了解,掌握其设计环节,难点及策略。(4)认识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明确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能够准确陈述化学教学
目标。(5)理解化学教学策略,能够针对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第一节 化学教学设计的内涵和特点
一,化学教学设计的内涵
化学教学设计是化学教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原理,分析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化学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拟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系统方法和技术。化学学科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实验为基础;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化学用语为工具;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科学认识论为原则;紧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教学设计经历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以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还是以教学理论为基础,教学设计模式都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释,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基本内容。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特点
第一,理论性.教学设计必须依据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等,对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系统性.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和评价等各个方面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产生整体效应,以保证教学设计中的“目标,策略,媒体和评价”等诸要素的协调统一。第三,差异性.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者为出发点,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它强调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内部潜能,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有效进行.它注重学习者的个别差异,需要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其具体任务包括:弄清学生的学习状况;经过努力,学生可以达到怎样的状态和学习水平;了解学生在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认知特点和认知风格;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水平,情感特点和情感需求;了解学生的性格,行为习惯等个性特点。第四,应用性.教学设计作为一门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学科”.一方面,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育科学,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在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完全可以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第五,层次性.教学设计的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系统是有层次的,因此教学设计也具有层次性.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是课程教学设计,学段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四个层次。在本书中,集中关注课时教学设计.因此,化学学科的课时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化学课堂教育,教学目标,依据现代化学教育思想,化学新课程理念,化学学科及学生特点,依托化学教学资源,建立解决化学教学问题的策略,评价反思试行结果和对设计方案进行反馈修正的系统过程。
第二节 化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
一,基于讲授的化学教学设计①
1.对讲授式教学方法的认识
讲授式教学方法简称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它能运用启发的方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引起他们积极思考,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讲授法的运用可分为讲述法和讲解法两种主要形式.①讲述法是教师向学生叙述化学史实,描述物质的性质,反应现象,介绍重要物质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等所使用的方法.②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阐述化学概念,化学原理时所要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要对化学现象进行分析对比,推理,论证,从而使学生理解化学现象本质,掌握化学概念,原理.在一堂课中,讲述法与讲解法经常结合运用,配合有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和对学生的提问.讲授式教学的主要优点是教师能够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下降,教师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教师常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简短的提问和对话。通过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可知,学习是有意义的还是机械的,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并不取决于教学的方式,而是取决于能否满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以及① 杨承印.中学化学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教师是否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为接受式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关联性.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以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先行组织者可以是比较性的,也可以是讲解性的,但是在呈现作为先行组织者概念时,必须仔细解释这些概念或者命题的基本特征。2.化学讲授式教学方法设计
(1)适用条件.所学的知识用其他方法不容易获得;需要将来源于各个方面的资源加以整合;学生要理解不同的观点.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时,讲授法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2)实施过程.以良好的组织和复习开始;简短讲述目的,提醒学生注意新的或重要的概念;提供新的信息时,考虑学生对这方面已知的知识,按照学生易于跟上的步骤进行;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结束时复习重点,强调普遍的完整的概念;讲解后,提出问题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话解释材料,并利用或延伸到新的情境中。(3)基本步骤.第一,弄清教学目标和主要知识点;第二,按顺序逐渐地呈现知识,在讲述一个复杂的材料时需要呈现一个提纲;第三,讲授应该是清晰具体的;最后,必须能够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4)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讲授法强调的是知识的客观性,稳定性和外在性.除此之外,知识还具有创造性,生成性,动态性以及内在性.因此,课堂教学不主张以单一的讲授一以贯之,还要倡导与谈话法,问题探索法,直观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促使学生不仅能够认知知识,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建构知识,生成知识。二,基于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的化学教学设计
1.对STSE教学方法的认识
STSE教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的人们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重新认识的产物.在此之前,科学仅仅被看作“认知过程”,科学技术是“一种独立自主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是可以为任何偶然的利益和需要服务的纯粹中立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社会化和社会科学技术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辩证的综合体系.STSE思想起源于学校科学教育领域之外,但STSE思想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重新认识必将影响到教育中,STSE教育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2.基于STSE教育的化学教学方法设计过程
(1)适用条件.与生产,生活相关并且被广泛应用的化学知识;与社会发展有重大关系的化学知识;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化学发展的成就及前沿问题。(2)实施过程.由于STSE教育涉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多层面,内容广泛,要求STGSE教育组织形式多样化,通常可采用课内渗透,STSE活动课和社会实践三种形式。
三,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设计
1.对科学探究教学的认识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al Standards)中提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不同途径”,同时“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我国香港,科学与科技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是利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及思维去探索某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或事情.始于问题确认及形成概念,然后建立假设以图解释这些现象或事件,并利用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收集有关数据予以分析,最后得出有关结论”;我国大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基本的实验能力”三方面的要求。探究教学则指符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基本特征和要素,并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明显支持和促进作用的教学活动和过程.从科学探究过程角度看,探究教学包括: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解释推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等重要过程环节.其中,提出问题包括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从发现的问题中筛选出适当的课题进行科学探究;假设猜想是指对提出的假设进行质疑,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在有关背景知识支持下,确定要探究的内容,起点和方向;设计方案是指能明确探究目标,提出可操作的实验步骤和测量变量的方法,考虑影响探究结果的因素,合理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是指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能对实验事实或数据进行描述和解释并形成结论;搜集证据是指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如实地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能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解释推论包括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选择,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解释,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比较,分类,推理,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等思维活动。科学探究教学受到了世界科学教育界的普遍推崇.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虽然界定方式很多,但大体可看作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因此通过科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科学探究教学在科学方法运用,科学精神培养等方面远优于传统讲授式教学.另外,科学教育要回归科学本质,科学的复杂性,价值性,证据性,发展性也是传统教学难以体现和驾驭的,科学探究教学恰恰给了学生追寻,领悟科学本质的空间,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尽管教师认同科学探究理念,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坚持经常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师并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开展探究教学没有让教师体会到重大价值,教师在探究教学的使用中还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