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52 元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作者:刘衍珩 ... [等] 编著
- 出版时间:2015/8/1
- ISBN:9787030454782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适用读者: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及其他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亦可作为计算机网络工程和网络爱好者的参考书
- 中图法分类:TP393
- 页码:36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 字数:(单位:千字)
全书共分12章分别介绍了: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局域网、网络互联、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并对无线和高速局域网、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论 1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演变 1
1.1.1 发展历程 1
1.1.2 未来趋势 3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应用 4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4
1.2.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5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7
1.3.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7
1.3.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9
1.4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 11
1.4.1 分层次的体系结构 11
1.4.2 ISO的OSI/RM 15
1.4.3 OSI/RM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8
1.4.4 TCP/IP体系结构 23
习题 24
第2章 物理层 25
2.1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25
2.1.1 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数据通信系统 25
2.1.2 模拟传输系统 27
2.1.3 数字传输系统 29
2.2 信道的极限容量 32
2.2.1 数据传输速率 32
2.2.2 信道容量 33
2.3 同步与复用 35
2.3.1 数据通信方式 35
2.3.2 同步技术 36
2.3.3 多路复用技术 38
2.4 交换技术 42
2.4.1 电路交换 43
2.4.2 报文交换 44
2.4.3 分组交换 45
2.4.4 交换方式的选择与比较 46
2.5 物理层下的传输介质 48
2.5.1 有线传输介质 48
2.5.2 无线传输介质 53
2.6 物理层的功能、模型与特性 56
2.6.1 物理层的功能 56
2.6.2 物理层的模型 57
2.6.3 物理层的特性 57
2.7 物理层标准举例 59
2.7.1 EIA RS-232-E 59
2.7.2 xDSL技术 63
2.7.3 光纤接入技术 66
习题 68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70
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模型与服务 70
3.1.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模型 70
3.1.2 数据链路层的服务 72
3.2 流量控制 73
3.2.1 停-等协议 73
3.2.2 滑动窗口的概念 76
3.2.3 一位滑动窗口协议 78
3.2.4 全部重发流水线协议 79
3.2.5 选择重发流水线协议 80
3.2.6 最大窗口尺寸的确定 80
3.2.7 全部重发流水协议的最佳帧长 81
3.3 差错控制 81
3.3.1 差错的特性及差错控制方式 81
3.3.2 常用的简单差错控制编码 83
3.3.3 循环冗余码CRC 85
3.4 点到点的PPP协议 87
3.4.1 PPP协议的概述 87
3.4.2 PPP协议的帧格式 88
3.4.3 PPP协议的组成 88
3.4.4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89
习题三 90
第4章 局域网 91
4.1 局域网概述 91
4.1.1 局域网的定义及特征 91
4.1.2 局域网拓扑结构 91
4.1.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93
4.2 局域网参考模型及IEEE 802标准 93
4.2.1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93
4.2.2 IEEE 802标准 94
4.2.3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95
4.2.4 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97
4.3 IEEE 802.3-CSMA-CD 98
4.3.1 ALOHA介质访问方法 98
4.3.2 CSMA和CSMA/CD介质访问方法 99
4.4 环型网介质访问方法 101
4.4.1 令牌环 101
4.4.2 IBM令牌环网(token ring) 102
4.4.3 分槽环介质访问方法 106
4.5 令牌总线介质访问方法 110
4.5.1 结构和特点 110
4.5.2 协议功能 111
4.6 LAN的性能评价 112
4.6.1 传输延迟和数据传输率对性能的影响 112
4.6.2 吞吐量特性 115
4.6.3 令牌环、令牌总线和CSMA/CD总线三种协议性能分析比较 117
4.7 千兆以太网 119
4.7.1 100BASE-T技术 119
4.7.2 100BASE-VG技术 120
4.7.3 吉比以太网 122
4.7.4 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123
4.8 无线局域网 125
4.8.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126
4.8.2 802.11标准中的物理层 126
4.8.3 802.11标准中的MAC子层 127
4.8.4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与无线城域网WMAN 129
习题四 135
第5章 网络层 136
5.1 网络层的功能与服务 136
5.1.1 网络层功能及模型 136
5.1.2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137
5.2 网际协议IP 142
5.2.1 IP协议概述 142
5.2.2 IP地址的分类 142
5.2.3 IP地址与MAC地址 144
5.2.4 地址解析协议ARP与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145
5.2.5 IP分组的格式 146
5.2.6 IP分组的转发流程 148
5.2.7 子网的划分 149
5.3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151
5.3.1 ICMP报文的种类 151
5.3.2 ICMP的应用实例 152
5.3.3 ICMPv6 154
5.4 路由选择协议 155
5.4.1 相关概念 155
5.4.2 最短通路路由选择 157
5.4.3 路由信息协议RIP 158
5.4.4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 162
5.4.5 边界网关协议BGP 168
5.5 Internet组播 171
5.5.1 IP组播 172
5.5.2 Internet群组管理协议IGMP 173
5.5.3 组播选路 175
5.5.4 在局域网上实现硬件组播 176
5.6 虚拟专用网VPN与网络地址转换NAT 176
5.6.1 虚拟专用网VPN 176
5.6.2 网络地址转换NAT 178
5.7 下一代的网际协议IPv 6178
5.7.1 IPv6解决的问题 179
5.7.2 IPv6的基本首部与扩展首部 180
5.7.3 IPv6的地址空间 183
5.7.4 IPv4到IPv6的过渡 184
5.8 多协议标记交换协议MPLS 185
5.8.1 MPLS概述 185
5.8.2 MPLS的工作原理 186
5.8.3 MPLS的标记和标记栈 187
5.8.4 转发等价类FEC 187
习题五 188
第6章 传输层 190
6.1 传输层的功能模型 190
6.1.1 进程间的通信 190
6.1.2 传输层的端口与服务原语 190
6.1.3 传输层协议的功能 191
6.2 传输层协议 195
6.2.1 网络层的服务质量 196
6.2.2 传输层的协议类型 196
6.3 传输控制协议TCP 197
6.3.1 TCP的功能特点 197
6.3.2 TCP的数据片格式 198
6.3.3 TCP可靠的数据传输 199
6.3.4 TCP的流量控制 200
6.3.5 TCP的拥塞控制 204
6.3.6 拥塞控制方法 205
6.3.7 TCP的连接管理 206
6.4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07
6.4.1 UDP概述 207
6.4.2 UDP的首部格式 208
习题六 208
第7章 应用层 209
7.1 概述 209
7.1.1 客户-服务器交互 209
7.1.2 系统调用和套接字接口 211
7.2 万维网WWW 214
7.2.1 WWW的概述 214
7.2.2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215
7.2.3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216
7.2.4 WWW的交互 216
7.3 域名系统 220
7.3.1 计算机域名的结构 221
7.3.2 资源记录 222
7.3.3 名字服务器 223
7.4 电子邮件 224
7.4.1 体系结构和服务 225
7.4.2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 226
7.4.3 电子邮件信息格式 229
7.4.4 邮件读取协议POP和IMAP 230
7.4.5 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充协议MIME 232
7.5 文件传输与访问 232
7.5.1 联机共享式访问 233
7.5.2 文件传输协议FTP 234
7.5.3 FTP应用举例 237
7.5.4 TFTP 237
7.5.5 NFS 239
7.5.6 远程过程调用 239
7.6 远程登录 240
7.6.1 TELNET协议 240
7.6.2 适应异构性 242
7.6.3 控制传输远程命令 243
7.6.4 TELNET选项 244
7.6.5 远程登录服务rlogin(BSD UNIX) 245
7.7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246
习题七 248
第8章 网络互联 250
8.1 网络互联 250
8.1.1 种类与层次结构 251
8.1.2 连锁虚电路 254
8.1.3 无连接的网络互联 254
8.1.4 隧道 256
8.1.5 互联网路由选择 256
8.1.6 分段 257
8.1.7 帧中继FR 259
8.2 网络互联设备 261
8.2.1 中继器 261
8.2.2 网桥 262
8.2.3 路由器 268
8.2.4 网关 274
8.2.5 网络互联设备的选择 274
习题八 275
第9章 网络操作系统 276
9.1 概述 276
9.1.1 网络操作系统的类型 276
9.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278
9.2 Windows NT操作系统 279
9.2.1 Windows NT的主要功能和特性 279
9.2.2 Windows NT的组成 281
9.2.3 Windows NT网络环境 283
9.2.4 管理Windows NT的域 285
9.2.5 Windows 2000 Server 287
9.3 UNIX/Linux简介 288
9.3.1 Linux的特点和组成 289
9.3.2 Linux的网络功能配置 290
习题九 293
第10章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 294
10.1 网络安全概述 294
10.1.1 网络安全性威胁因素 295
10.1.2 网络安全目标 296
10.1.3 网络安全服务 298
10.1.4 网络安全机制 299
10.1.5 网络安全标准 300
10.2 数据加密技术 301
10.2.1 单钥密码体制 301
10.2.2 公钥密码体制 303
10.3 电子邮件的安全性 304
10.4 Web的安全性 305
10.4.1 Web的安全性威胁 305
10.4.2 Web的安全性技术 306
10.4.3 SSL介绍 307
10.5 防火墙技术 309
10.5.1 防火墙基本概念 309
10.5.2 防火墙基本技术 311
10.5.3 防火墙系统结构 313
10.6 网络管理概述 316
10.7 网络管理的功能 317
10.7.1 故障管理 317
10.7.2 计费管理 318
10.7.3 配置管理 318
10.7.4 性能管理 318
10.7.5 安全管理 318
10.8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319
10.8.1 网络管理模型 319
10.8.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320
10.9 网络管理协议 322
10.9.1 网络管理协议的产生与发展 323
10.9.2 几种标准网管协议 323
10.9.3 管理信息库MIB 326
10.10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328
10.10.1 SNMP基本概念 328
10.10.2 SNMPv2 331
习题十 333
第11章 ATM技术 334
11.1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334
11.1.1 ISDN的发展历程 334
11.1.2 ISDN的工作原理 334
11.1.3 ISDN的应用 339
11.1.4 B-ISDN 339
11.2 异步传输模式ATM 340
11.2.1 ATM的基本概念 340
11.2.2 ATM的协议结构 341
11.2.3 ATM信元 345
11.2.4 ATM交换技术 347
11.2.5 ATM的业务流管理和服务质量 348
11.2.6 ATM网络的路由选择 352
11.2.7 ATM的应用 352
习题十一 354
第12章 多媒体信息在因特网上的传输 355
12.1 因特网的多媒体体系结构 355
12.2 音频信息在因特网上的传输-VoIP及IP电话 356
12.2.1 VoIP标准及IP电话的网络配置 356
12.2.2 IP电话的关键技术 358
12.2.3 VoIP的服务质量 360
12.3 视频点播(VOD) 361
习题十二 364
附录 英汉计算机网络缩写词对照表 365
参考文献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