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经济研究报告(2014)》力求数据翔实、图表清晰、分析合理且预测准确,旨在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客观的依据,为相关研究机构提供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为中国市场、产业和外资外贸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第一篇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研究报告
第一章 2000—2013年GDP增长概况
第一节 2000—2013年GDP总量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三大产业消费发展状况
第二章 2000—2013年GDP增长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2000—2004年中国经济恢复增长阶段
第二节 2005—2007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阶段
第三节 2008—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调整阶段
第四节 2010—2013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阶段
第三章 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一节 消费的分类
第二节 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四章 2000—2013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政策研究
第一节 财政政策
第二节 货币政策
第二篇 生活消费增长研究报告
第五章 2000—2013年生活消费增长概况
第一节 2000—2013年生活消费的规模不断增长
第二节 2000—2013年生活消费的结构不断升级
第三节 2000—2013年生活消费增长的三个阶段
第四节 2000—2013年生活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六章 2000—2013年生活消费增长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居民收入水平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第二节 消费观念及消费方式的转变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第三节 政府扩大内需政策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第四节 其他影响因素
第七章 2000—2013年生活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第一节 2000—2013年生活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第二节 2000—2013年生活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第三节 生活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影响的途径
第八章 2000—2013年生活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政策研究
第一节 2000—2013年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及效果分析
第二节 促进生活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
第三篇 生产消费增长研究报告
第九章 2000—2013年生产消费增长概况
第一节 2000—2013年生产消费概况
第二节 2000—2013年生产消费各部分增长分析
第三节 2000—2013年生产消费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章 2000—2013年生产消费影响因素
第一节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折旧的长期稳定增长
第三节 新增固定资产支出增加
第四节 R&D投入不断增加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十一章 2000—2013年生产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第一节 2000—2013年生产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概况
第二节 2000—2013年劳动者报酬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第三节 2000—2013年固定资产损耗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第四节 2000—2013年R&D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第十二章 2000—2013年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政策研究
第一节 货币政策对生产消费的影响
第二节 财政政策对生产消费的影响
第三节 产业政策对生产消费的影响
第四篇 社会公共消费增长研究报告
第十三章 2000—2013年社会公共消费增长概况
第一节 2000—2013年社会公共消费增长概况
第二节 2000—2013年公共交通业增长概况
第三节 2000—2013年邮政电信业增长概况
第四节 城市水气热增长概况
第十四章 2000—2013年社会公共消费增长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经济增长对社会公共消费增长的影响
第二节 城镇化对社会公共消费的影响
第三节 消费价值观念的转变
第四节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公共消费增长的影响
第十五章 2000—2013年社会公共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第一节 社会公共消费对GDP增长的作用
第二节 2000—2013年社会公共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第十六章 2000—2013年社会公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政策研究
第一节 财政政策
第二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工业产值的增加与近年来我国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密切相关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工业行业的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究其原因最主要是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消费品市场的日益繁荣和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选择性增加,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高品质食品消费增加,膳食营养改善;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成倍增长;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购买成衣增加,衣着成衣化趋势明显。受此影响,轻工业中的纺织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重工业中的通用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纺织业下降幅度最大,由20世纪末的15%下降到2013年的不足4%,与此同时,重工业中的石油加工及炼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水生产供应业等行业所占比重显著增加,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幅最大,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3.5%提升至2013年的近10%。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除上述行业外,其他行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没有出现太大变化,基本保持稳定。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报告来看,近年来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十二五”计划要求加快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2013年,工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1%,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2.5%,比2012年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继续快于整体工业。工业空间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转移有序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转型升级中的集约集聚发展作用日益显现。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作为衡量一国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和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形式和主要推动力。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随着我国消费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产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