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科基本用书·中国语言文学》与北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纲要》相配合,在北大中文系冯中芸教授审定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基础上,调整了篇目并重新作了注释,全书分为三册:上册“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中册“隋唐五代、宋辽金部分”、下册“元、明、清及近代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元(续)明清(第三版)与古代文学史课程每学期教学内容的安排大体一致,适于教学。本次再版对原书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本书以清文学家蘅塘退士(孙洙)所选编的《唐诗三百首》为底本,对其进行了甄选与增删,并增加了注释、赏析与名家点评。
本书是小说中国之一。本书以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梦类故事或情节为解读对象,运用的方法既立足本国的梦理论,又引入弗洛伊德、荣格等释梦大师的相关理论,尝试以中西结合的视野对这一传统领域进行一次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解读。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部分,以生命哲思为主题,结合梦的预测功能,概括介绍中国古代的释梦观念和方法,并对庄周梦蝶等故事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以政治与梦为主题,结合文化无意识和情结等理论,阐释黄帝、周文王、唐太宗等古代帝王的圣君良臣之梦;第三部分,以仕宦之梦为主题,结合梦的补偿功能,对南柯梦黄粱梦三
本书是小说中国之一。中国古代小说引入大量诗、词、曲、赋、偶句、俗谚语等韵文、韵语是具民族特色的现象,其独特的有诗为证体制对小说创作的开展和艺术效果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本书主要由五部分内容构成,重点突出两个问题:一是古代小说作家如何利用诗词进行小说创作;二是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小说,分析其运用诗词进行创作的案例。本书图文并茂,以理论介绍和例证结合的方法,实现兼顾学术性、突出趣味性、提高可读性的创作目标。
本书以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蒙古族说唱文学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勾勒出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的整体风貌及当代阐释。本书*章到第三章是对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的纵向研究,即以蒙古民族、经济和文化为背景,宏观地阐释这一艺术形式产生的外部原因和内在动力。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中,确立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的坐标,阐释它在文化人类学上的当代意义。第四章到第六章是对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的横向研究,从其构成的多元化因素出发,逐层剖析说唱文学;从蒙古族说
本书以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为基本研究对象,试图在多元文化交流视域下呈现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的丰富性和独特性。首先,本书对新疆世居民族的概念在学理上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从语言学上将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分属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进行分类介绍。研究方法上,本书将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的宏观论述和深入的田野个案阐释相结合,同时首次提出民间文学志的研究方法,通过西王母神话的田野研究对该研究方法进行了实践。其次,在对新疆神话、传说、故事及民间文化进行阐释时,借用传统和前沿的民间文学研究方法予以呈现。
回族没有民族语言,却有民族族性。这种族性在历代回族文学中都有所反映和折射。而新时期以来的回族文学又出现了一系列以弘扬族群文化、构建族性为主要诉求的变化。对此,本书从纵、横两方面展开考察:一是以时间为轴,考察近百年来回族族性迸发的三个主要阶段;二是把新时期当作一个空间性单元,对这一时期的回族文学文本展开细读,探索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少数民族族性如何传承和发展,以期为中国多民族文化格局的建构提供一种视角和资源。
本书收集了作者自少年、青年、中年至老年的诗作。全诗分为抒情诗和格律诗两部分。诗中倾诉了对祖国、对人民、对领袖的挚爱深情,倾吐了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也渗透了乡情、友情、爱情、亲情,这情感是个人的,也是与祖国、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也是国家的民族的。诗作承继了唐诗宋词的意境之美、音律之美,抒发了真情实意,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力量。
《水煮重庆》主要内容包括我为什么要写水煮重庆,袍哥人家,民国岁月,历史风烟,文化与方言,参考书目。
平台介绍|荣誉资质|联系我们|出版社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