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28 元
丛书名: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汽车工程系列
- 作者:刁立福 编
- 出版时间:2013/1/1
- ISBN:9787302296713
-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适用读者:可作为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材, 亦可供相关人员学习和参考
- 中图法分类:U471.2
- 页码:22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 字数:356(单位:千字)
汽车运用技术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汽车使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综合性的管理,使汽车保持优良的性能,并使其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汽车工程系列:汽车运用技术》注重学科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内容包括:汽车使用条件与性能指标、汽车公害及其防治、汽车运行材料及其使用、汽车驾驶技术、汽车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汽车技术状况变化与等级评定、汽车使用寿命、汽车技术管理。每章后均附有习题。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汽车工程系列:汽车运用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材,亦可供相关人员学习和参考。
汽车运用技术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汽车使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综合性的管理,使汽车保持优良的性能,并使其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汽车运用技术是其核心课程。
本书注重学科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共有8章,主要讲述汽车使用条件与性能指标、汽车公害及其防治、汽车运行材料及其使用、汽车驾驶技术、汽车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汽车技术状况变化与等级评定、汽车使用寿命、汽车技术管理等内容。每章后均附有习题。
本书由刁立福负责统稿并任主编,李清民、王林超任副主编。本书是山东交通学院“汽车运用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志性成果。编写过程中,参阅了许多作者的文献资料,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材,亦可供相关人员学习和参考。
由于作者的学识、水平所限,书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使用本书的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教材再版时修正。
编 者
第1章 汽车使用条件与性能指标
1.1 汽车使用条件
1.1.1 气候条件
1.1.2 道路条件
1.1.3 运输条件
1.2 汽车运行工况
1.2.1 汽车运行工况调查
1.2.2 汽车运行工况分析
1.3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1.3.1 概述
1.3.2 容载量
1.3.3 使用方便性
1.3.4 可靠性和耐久性
1.4 道路运输车辆的性能要求
1.4.1 动力性要求
1.4.2 燃料经济性要求
1.4.3 制动性要求
1.4.4 排放性要求
1.4.5 前照灯远光发光强度、远光光束和近光光束照射位置要求
1.4.6 车速表示值误差要求
1.4.7 转向操纵性要求
1.4.8 整车车轮阻滞力要求
1.4.9 悬架特性要求
1.4.1 0喇叭声级要求
1.5 道路运输车辆的性能检验方
1.5.1 动力性检验方法
1.5.2 燃料经济性检验方法
1.5.3 制动性检验方法
1.5.4 排放性检验方法
1.5.5 前照灯远光发光强度、远光光束和近光光束照射位置检验方法
1.5.6 车速表示值误差检验方法
1.5.7 转向操纵性检验方法
1.5.8 整车车轮阻滞力检验方法
1.5.9 悬架特性检验方法
1.5.1 喇叭声级检验方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汽车公害及其防治
2.1 汽车排放污染物及其防治
2.1.1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形成与危害
2.1.2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因素
2.1.3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2.2 汽车噪声及其防治
2.2.1 发动机噪声
2.2.2 传动系噪声
2.2.3 轮胎噪声
2.3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2.3.1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分析
2.3.2 汽车车内空气污染防治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汽车运行材料及其使用
3.1 汽车燃料及其使用
3.1.1 车用汽油及其使用
3.1.2 车用柴油及其使用
3.1.3 石油代用燃料
3.2 汽车润滑剂及其使用
3.2.1 发动机油及其使用
3.2.2 车辆齿轮油及其使用
3.2.3 汽车自动变速器油及其使用
3.2.4 汽车润滑脂及其使用
3.3 汽车特种液及其使用
3.3.1 汽车制动液及其使用
3.3.2 汽车冷却液及其使用
3.4 汽车轮胎及其使用
3.4.1 汽车轮胎的分类
3.4.2 汽车轮胎的规格
3.4.3 汽车轮胎的合理选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汽车驾驶技术
4.1 汽车驾驶规范
4.1.1 汽车座椅调整
4.1.2 汽车后视镜调整
4.1.3 汽车操纵机构操作规范
4.1.4 汽车驾驶基本规程
4.2 汽车道路驾驶技术
4.2.1 汽车城市道路驾驶技术
4.2.2 汽车高速公路驾驶技术
4.3 汽车特殊环境驾驶技术
4.3.1 夜间驾驶
4.3.2 恶劣气候驾驶
4.3.3 复杂道路驾驶
4.3.4 涉水驾驶
4.3.5 紧急状态下驾驶
4.4 汽车安全驾驶技术
4.4.1 起步
4.4.2 车速选择
4.4.3 安全间距
4.4.4 会车
4.4.5 超车
4.4.6 调头和倒车
4.4.7 安全滑行
4.4.8 日常检查与维护
4.5 汽车节油驾驶技术
4.5.1 行车有计划
4.5.2 与前车保持适当行车间距
4.5.3 预见性开车
4.5.4 重视发动机冷启动
4.5.5 中速行驶
4.5.6 加速踏板轻踏缓抬,换挡动作及时迅速
4.5.7 合理、安全地选用滑行
4.5.8 少用制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汽车在特定条件下的使用
5.1 新车的使用
5.1.1 新车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5.1.2 新车走合期内的使用技术
5.2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
5.2.1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特点
5.2.2 改善低温条件下汽车性能的主要措施
5.3 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
5.3.1 汽车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特点
5.3.2 改善高温条件下汽车性能的主要措施
5.4 汽车在高原和山区条件下的使用
5.4.1 汽车在高原山区条件下的使用特点
5.4.2 改善高原山区条件下汽车性能的主要措施
5.5 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
5.5.1 汽车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的使用特点
5.5.2 改善坏路和无路条件下汽车性能的主要措施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与等级评定
6.1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6.1.1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原因
(4)蒸发性
制动液的蒸发性是指将规定量的制动液,在100℃温度条件下,按规定方法经过一定时间恒温(如168h)后,根据试验前后制动液的质量变化,计算其蒸发损失百分率;同时检查试验后的残液中有无砂粒或磨蚀物,并测定其在-5℃条件下的流动性。
制动液的蒸发性指标是控制制动液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蒸发损失大小的指标。该指标对于制动液的润滑性能、使用寿命以及保证制动液在较高温度条件下使用时,制动系统正常、可靠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5)气阻温度
在汽车制动过程中,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制动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当达到能使制动液开始气化的温度时,就会产生一定量的气体,如果这时主泵活塞正好处于泄油位置,系统入口也敞开着,则生成的气体会迫使不可压缩的制动液返回到主泵贮液罐中。在这种情况下,若再次使用制动,主泵活塞压缩的除了制动液外,还有一部分可压缩的气体。当制动液产生的气体体积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即使主泵活塞移动到极限位置,仍不能产生足够大的压力去推动制动装置进行制动,导致制动失灵,这种现象就称为气阻,产生气阻时所测得的制动液温度就称为气阻温度(VLT)。
2)低温性能
制动液的低温性能是指制动液在寒冷地区、极寒冷地区使用时,保证汽车制动系统正常工作,制动灵敏、可靠的能力。
国内、外制动液标准也对不同等级的制动液规定了相应的低温性能控制指标,这些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低温(-40℃或-55℃)运动黏度、低温流动性和外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