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99 元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抱歉,本教材暂不参与当前样书赠送活动!
- 作者:陈浮, 陈海燕著
- 出版时间:2017/3/1
- ISBN:9787030520579
-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适用读者:土地资源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政府部门的决策人员,相关专业师生
- 中图法分类:F321.1
- 页码:25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 字数:(单位:千字)
本书通过对经济发展方式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规律,揭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内在联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着重从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个方面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突出分析新型经济转型期对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并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两个角度研究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最后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制度设计,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持续上升,如何能够既满足城市化、工业化对用地的合理需求,又尽量少占耕地,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现阶段土地利用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土地集约利用已成为破解“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两难问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又好又快,土地利用方式就需要集约利用。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土地集约利用联系起来,深入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作为理论推导的前提和逻辑演绎的起点,本书首先分析了经济发展方式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演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的相对价格不断变化,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本书对经济发展和要素投入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并分析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起主导作用的土地功能。在对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划分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在初级经济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工业化后期阶段土地利用方式的演变历程,并运用生产函数模型定量测算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结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规律:在初级经济阶段,由于资本短缺及技术水平低下,市场发育欠缺,主要通过大量投入土地、廉价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来实现经济的起步,土地资源配置以非市场方式为主,土地利用呈现粗放的态势;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后,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虽然资本短缺现象有所缓解,但是资金短缺依然是很多地区面临的难题,很多地方政府选择了低地价招商引资的策略,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和非市场两种方式并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为粗放状态;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随着资本短缺问题的缓解,土地利用方式已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比前面两个阶段大大提升;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后,资本已经相当充裕,而土地资源却显得日益稀缺,政府和土地使用者倾向于以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土地被高度集约利用。本书还分析了我国当前土地利用方式与经济发展转型之间的矛盾,得出的结论是: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必须由粗放利用转向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土地集约利用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有助于解释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和建立合理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因此,本书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影响因素包括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两大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严格的耕地保护、经济增长和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土地取得成本的上升、集约用地优惠政策的出台等因素对土地集约利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使政府和土地使用者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规划管制、土地利用的知识和技术、体制因素(主要是“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是政绩考核体制)、资金财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土地投机、多占少用等因素对土地集约利用产生了制约作用。在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应当积极创造有利机制条件,让驱动因素发挥正面影响,同时要限制或消除制约因素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不利影响。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和核心内容,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和基本途径。产业的发展最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上,产业的空间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即是土地利用结构。极为有限的土地是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载体,土地资源也是产业发展在空间上的约束条件,产业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增长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成为区域土地利用的核心问题。所以,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书对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提出新的要求,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要与产业结构的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经济发展及土地利用的形势与政策 1
1.2 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的意义 3
1.3 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4
1.3.1 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 4
1.3.2 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过程中主要研究方法 6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9
2.1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 9
2.1.1 国外研究进展 9
2.1.2 国内研究进展 12
2.2 关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 18
2.2.1 国外研究进展 18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1
2.3 关于耦合的相关研究 27
2.3.1 国外研究进展 27
2.3.2 国内研究进展 27
第3章 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理论基础 29
3.1 基本概念界定 29
3.1.1 土地集约利用 29
3.1.2 经济发展 32
3.1.3 经济转型 32
3.1.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2
3.1.5 产业集聚 33
3.1.6 产业结构优化 34
3.2 理论基础 34
3.2.1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34
3.2.2 地租地价理论 36
3.2.3 区位理论 38
3.2.4 产业集聚理论 39
3.2.5 产业结构理论 41
3.2.6 制度变迁理论 43
3.2.7 可持续发展理论 44
3.3 分析框架 45
3.3.1 研究逻辑 45
3.3.2 分析框架 45
第4章 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研究 47
4.1 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分析 48
4.1.1 经济发展与要素投入关系的理论演绎 48
4.1.2 土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0
4.2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规律研究 52
4.2.1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52
4.2.2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方式的演变 53
4.2.3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 58
4.2.4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规律研究 61
4.2.5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理论模型 65
4.3 当前土地利用方式与经济发展转型之间的矛盾分析 65
4.3.1 土地资源浪费、闲置严重 66
4.3.2 土地单位产出偏低 66
4.3.3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过大、容积率偏小 67
4.3.4 土地利用科技含量较低 67
4.3.5 土地利用能源消耗较高 68
4.3.6 土地利用环境污染严重 68
第5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69
5.1 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分析 69
5.1.1 人地关系 69
5.1.2 耕地保护 70
5.1.3 经济发展 71
5.1.4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73
5.1.5 国际竞争压力 76
5.1.6 土地取得成本 76
5.1.7 集约用地优惠政策 77
5.2 土地集约利用的制约因素分析 78
5.2.1 土地利用规划管制 78
5.2.2 土地利用的知识和技术 79
5.2.3 体制因素 79
5.2.4 资金财力 81
5.2.5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81
5.2.6 土地投机、多占少用 83
第6章 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研究 85
6.1 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研究 86
6.1.1 土地利用结构为产业结构提供物质基础 86
6.1.2 产业结构决定土地利用结构 87
6.2 产业集聚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研究 91
6.2.1 企业内部规模经济促使局部地块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升 91
6.2.2 产业内部规模经济促使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升 92
6.2.3 区域内部规模经济促使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升 92
6.2.4 实证分析 93
6.3 产业结构优化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研究 101
6.3.1 产业结构优化对土地利用强度和投入水平的影响 102
6.3.2 产业结构优化对土地利用产出综合效益的影响 103
6.3.3 产业结构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104
6.3.4 产业结构优化对土地利用主体行为与意识的影响 104
6.3.5 实证分析——以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典型企业为例 105
第7章 新型经济转型期对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研究 115
7.1 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 115
7.1.1 人口因素 115
7.1.2 经济因素 116
7.1.3 技术因素 116
7.1.4 制度因素 117
7.2 转型时期工业土地利用集约化过程 117
7.2.1 工业化进程对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117
7.2.2 产业结构升级对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120
7.2.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122
7.3 研究区概况及一般分析 128
7.3.1 江苏省区域概况 128
7.3.2 江苏省工业用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32
7.4 经济转型期江苏省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实证分析 137
7.4.1 模型分析框架 137
7.4.2 一般模型的构建 138
7.4.3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分析 140
7.4.4 模型估计与分析 144
第8章 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研究 154
8.1 循环经济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研究 154
8.1.1 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 155
8.1.2 发展循环经济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158
8.2 实证分析——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160
8.2.1 实证区域概况 160
8.2.2 实证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162
8.2.3 实证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 164
第9章 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研究 173
9.1 低碳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机理研究 174
9.1.1 低碳经济理论分析 174
9.1.2 低碳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178
9.1.3 低碳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互动关系研究 182
9.2 低碳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方法 186
9.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86
9.2.2 评价模型简述 193
9.2.3 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 195
9.2.4 评价结果及分析 195
9.3 低碳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12
9.3.1 模型构建 212
9.3.2 耦合结果及分析 214
9.3.3 空间聚类分析 227
第10章 当前土地集约利用的启示与政策创新 231
10.1 主要启示 231
10.2 政策创新 234
参考文献 239
索引 251
后记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