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法律思维训练和实践操作训练两部分。法律思维训练包括三段论法律推理训练和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训练,贯穿从证据到事实、依据事实适用法律这一完整诉讼思维过程;实践操作训练包括制作阅读笔录训练、制作诉讼法律文书训练、法庭调查训练、法庭辩论训练和开庭审理完整过程训练,即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教材是《模拟法庭训练》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提升,是山东政法学院的民商法学院先后几代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结果。本教材内容以法学本科学生进行民事诉讼实践的需要为导向,分为法律思维训练和实践操作训练两部分。法律思维训练包括三段论法律推理训练和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训练,贯穿从证据到事实、依据事实适用法律这一完整诉讼思维过程;实践操作训练包括制作阅读笔录训练、制作诉讼法律文书训练、法庭调查训练、法庭辩论训练和开庭审理完整过程训练,即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两部分训练的内容对于学生在民事诉讼模拟法庭中做到“三到”——心到、手到和口到起到积极作用。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学习法律的目的在于服务于社会实践。法学家霍姆斯有句名言: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而不在于逻辑。先哲亦有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从心到手。法学院讲授法律不能只注重理论,实践能力应当同样受到重视。英美法系的“老师带徒弟”的律师制度对其法律体系和法治社会的形成影响巨大。因此,通过实践教学,“手把手”地教学生无疑是法学教育的上佳选择。
大学法学院通过模拟法庭进行实践教学的历史由来已久。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中一点就是希望学生将来成为法律共同体的一员,为国家的法治进步做出贡献。有志于实现此目标的法学院毕业生,无论在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还是从事律师、企业法务等工作,都得从办事员、书记员、律师助理等务实职务做起,都得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好。模拟法庭对于学生了解法律实践、贴近法律实践是很好的教学方式。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法学大发展,“模拟法庭训练”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在了大学课程体系之中。山东政法学院是率先开设模拟法庭训练课程的院校之一,从最初建设一个诉讼业务实训室、十几本案卷材料开始,到拥有三个模拟法庭、两个模拟仲裁庭、两个诉讼流程实训室、一个法律信息检索实验室、一个模拟律师事务所、上百套案卷的全信息化法学教学实训中心,模拟法庭训练课程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民事诉讼模拟法庭训练》自编教材的出版,是模拟法庭训练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提升,是山东政法学院的民商法学院先后几代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结果。50后教师张正平为这门课程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60后教师张立凯秉承传统,继往开来;70后教师黄福玲、高健总结成果,开拓创新,并将教材付梓。
本教材内容以法学本科学生进行民事诉讼实践的需要为导向,分为法律思维训练和实践操作训练两部分。法律思维训练包括三段论法律推理训练和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训练,贯穿从证据到事实、依据事实适用法律这一完整诉讼思维过程;实践操作训练包括制作阅卷笔录训练、制作诉讼法律文书训练、法庭调查训练、法庭辩论训练和开庭审理完整过程训练,既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两部分训练内容对于学生在民事诉讼模拟法庭中做到“三到”——心到、手到和口到将起到积极作用。
高健,男,汉族,中共党员,法学副教授。兼职律师。多次荣获学校年度优秀教师。1996年华东政法学院法学本科毕业,法学学士。2005年获山东大学法理学专业硕士学位。
主要讲授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民事案例研究和模拟法庭训练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诉讼法与法律方法。
主要科研成果:论文《制约权力与规范行为》、《试论民事法律关系的抽象客体》,《法律关系客体再探讨》(CSSCI来源期刊);专著《法律关系客体及其作用》等。
第一部分法律思维训练
第一章三段论法律推理训练
第一节三段论法律推理/
第二节实践技能训练/
第二章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训练
第一节(证据或证明)材料/
第二节证明方法/
第三节实践技能训练/
第二部分实践操作训练
第三章制作阅卷笔录训练
第一节阅卷笔录及其制作方法/
第二节实践技能训练/
第四章制作诉讼法律文书训练
第一节起诉状及其制作方法/
第二节答辩状及其制作方法/
第三节代理词及其制作方法/
第四节民事判决书及其制作方法/
第五节实践技能训练/
第五章法庭调查训练
第一节法官如何主持法庭调查/
第二节当事人如何进行举证与质证/
第三节当事人如何进行询问/
第四节实践技能训练/
第六章法庭辩论训练
第一节法官如何主持法庭辩论/
第二节律师如何赢得法庭辩论/
第三节实践技能训练/
第七章开庭审理完整过程训练
第一节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庭审操作规范/
第二节法官驾驭庭审的实务技能训练/
第三节实践技能训练/
附录一机械设备租赁合同纠纷案例
附录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例
附录三常用法律法规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