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49 元
丛书名:名师工程美术教育研究1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享受课堂策略研究”2015年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民族贫困山区普通高中美术选修课程校本化区域推进策略研究”2016年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基于高中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素质测评研究”等
- 作者:侯大全,胡显强,胡月 编
- 出版时间:2018/4/1
- ISBN:9787562191971
- 出 版 社:西南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33.955.2
- 页码:183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 字数:(单位:千字)
《美术享受课堂》是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倡导教育教学改革之际,以“让学生享受教育、健康成长”的宗旨为指引,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出打造生态型课堂之际,一些教学一线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开展生态型课堂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享受课堂策略研究”的课题成果。
《美术享受课堂》科学地阐释了在遵循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规律下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享受课堂”的策略和方式,揭示了美术学科作为视觉艺术的独特魅力。书中收录了近几年来重庆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参加全国美术学科课堂赛课活动中获一等奖的课例,以及参加重庆市美术课堂赛课活动中获一、二等奖的教学课例,包含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教学内容。所呈现课例均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等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精心设计,既体现了“一课一品”,又不失美术课的“快乐、享受”这一宗旨。
《美术享受课堂》语言精练、浅显易懂,所提出的享受课堂的方式与途径易学、易操作,是美术教研员、正在或即将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本好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把自然人、感性人变成社会人、理性人,是为了提升人性,使之尽快走向崇高和完善。但人精神的高扬、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塑造,绝不是强制灌输就能实现的。只有教育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乐趣,这样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最大效益,才能培养出“富强国家、振兴民族、幸福人民”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目前,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把受教育者当“人”,而是当成材料、工具、“容器”。把教育看成“制器”,是单纯的“投资”。因而,为了实现教育的最大功利化,教育者、家长常常是揠苗助长,让学生超负荷地苦学。明代中叶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他主张自然的儿童教育观,认为儿童的接受能力能发展到何种程度,教师便就这个程度进行教学,不可越过。教学要留有余地,要给学生信心,减轻学习的难度以增强儿童对学习的兴趣,“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使儿童“精神力量有余”,这样他们就“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不会因学习艰苦而厌学,反而乐于接受教育。
《美术享受课堂》一书正是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倡导教育教学改革之际,以“让学生享受教育、健康成长”的宗旨为指引,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出打造“生态型卓越课堂”之际,一些教学一线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开展“生态型卓越课堂”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享受课堂策略研究”的课题成果。该书科学地阐释了在遵循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规律下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享受课堂”的策略和方式,揭示了美术学科作为视觉艺术的独特魅力。书中收录了近几年来重庆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参加全国美术学科课堂赛课活动中获一等奖的课例,以及参加重庆市美术课堂赛课活动中获一、二等奖的教学课例,包会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教学内容。
侯大全,1967年9月生于重庆,199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材评审专家。
第一部分 美术享受课堂课例
小学学段
课例1 花儿寄深情
课例2 纸片插接——插接的小游戏
课例3 天上的街市——夜景
课例4 雾都重庆
课例5 团包纸工
课例6 变幻无穷的形象——像毕加索那样变
课例7 风来了
课例8 我设计的船
课例9 变废为宝——我心中的创意直升机
课例10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课例11 故事里的人——“活”的雕塑
课例12 家乡的小吃
课例13 乡村发现任
课例14 看画展
课例15 复制与传播
初中学段
课例16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例17 画画你我他
课例18 用色彩表达情感
课例19 发现与创造一材料的魅力
课例20 余音绕梁——戏曲与美术
高中学段
课例21 古寺寻美
课例22 把握审美内涵感悟《父亲》艺术特色——品析《父亲》
课例23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课例24 巴渝古床的木雕纹饰艺术
课例25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赏析
课例26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福建土楼
课例27 品味建筑——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
第二部分 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享受课堂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