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与检测技术 第3版 程丽平 刘瑞国 袁照平
定 价:59.8 元
丛书名:
本书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书系统介绍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传统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新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信号的转换与调理、抗干扰技术、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智能传感器与现场总线智能传感器和虚拟仪器技术。本书体系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叙述简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编写力求做到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有机结合,以生产现场典型应用实例为基础,把新技术、新成果融入传统知识中。本书可作为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或参考书。本书配有免费电子课件,欢迎选用本书作教材的教师登录http://www.cmpedu.com注册后下载。
本书遵循教指委相关指导文件和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规律编写而成。践行四新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传感器技术及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向着MEMS 化、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的方向持续发展。为适应这种快速发展,并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文件精神,编者对本书第2版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本书自第2版出版以来,连续多次印刷,并获得了广大高校师生的认可。编者在深入了解用书教师或其他读者的使用意见后,对本书增加了新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某些论述,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增、删、改,具体修改内容如下:(1)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传感与检测技术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编者对第一章做了相应的修改。(2)对新型、智能传感器的应用领域进行了补充说明。(3)删减了一些旧案例,增加了一些新案例。(4)将现场总线技术内容调整为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传感器。(5)对于一些传感器增加了相应的动图,学生可扫二维码查看,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增设了科技前沿阅读材料,扫二维码查看,可扩充学生的知识面。(6)修正了书中的错误及论述不妥当之处。本次修订充分听取了读者的意见,特别是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高等院校教师的建设性意见,也充分吸取了过去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特别是刘传玺、袁照平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刘瑞国、纪兆毅的科研成果。本次修订对编写人员做了部分调整,由程丽平、刘瑞国、袁照平任主编,刘传玺、朱蕾、娄伟任副主编,姜海燕、刘秀杰、纪兆毅、李莉娜参与了编写。全书由程丽平负责统稿,袁照平负责电子课件的制作。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参考了一些相关教材和其他文献资料,在此向所有的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修订还得到了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菏泽学院等院校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以及有关同事的倾力相助,还有以不同形式参与本书成书的教师和朋友,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高等院校教师
第3版前言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一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1第一节传感器1一、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1二、传感器的分类2三、传感器的选用原则2四、传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4第二节检测技术5一、检测技术的含义、地位和作用5二、工业检测技术的内容6三、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类型6四、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9第三节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基本特性10一、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10二、检测系统的动态特性12第四节测量误差及处理方法19一、测量误差的概念19二、误差的表示方法19三、误差的分类21四、误差处理22习题与思考题29第二章传统传感器原理及应用30第一节电阻式传感器30一、电位器式传感器30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33三、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43第二节电容式传感器46一、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及原理46二、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49三、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52第三节电感式传感器55一、自感式传感器56二、互感式传感器59三、电涡流式传感器63四、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65第四节磁电式传感器70一、磁电感应式传感器70二、霍尔元件72三、磁电式传感器的应用77第五节压电式传感器79一、压电效应与压电材料80二、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83三、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85四、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87第六节热电式传感器89一、热电偶89二、金属热电阻(热电阻)95三、半导体热敏电阻97四、集成温度传感器98五、热电式传感器的应用99第七节常用流量计102一、节流式流量计102二、涡轮流量计107三、电磁流量计109四、涡街流量计111习题与思考题114第三章新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117第一节气体传感器117一、电阻型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结构117二、电阻型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18三、气体传感器的应用119第二节湿度传感器121一、陶瓷电阻式湿度传感器121二、陶瓷电容式湿度传感器122三、湿度传感器的应用123第三节感应同步器124一、感应同步器的种类与结构124二、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125三、输出信号的鉴别方式126四、感应同步器的应用128第四节磁栅式传感器128一、磁栅129二、磁栅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29三、信号处理方式130四、磁栅式传感器的应用131第五节光栅传感器132一、光栅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132二、莫尔条纹及其特点133三、辨向原理和细分技术134四、光栅传感器的应用136第六节光电式传感器137一、光电效应137二、光电器件138三、光电式传感器的应用141第七节光纤传感器143一、光纤的结构和传光原理144二、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分类145三、光纤传感器的应用147第八节超声波传感器148一、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49二、压电式超声波传感器的类型150三、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152第九节红外传感器155一、红外辐射155二、红外探测器(传感器)156三、红外传感器的应用158第十节图像传感器161一、CCD电荷耦合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161二、CCD图像传感器162三、图像传感器的应用164习题与思考题166第四章信号的转换与调理167第一节信号的放大与隔离167一、测量放大器167二、程控增益放大器170三、隔离放大器172第二节调制与解调175一、调幅与解调175二、调频与解调178第三节信号调理电路180一、采样保持器180二、滤波器181第四节信号转换电路184一、电压/电流变换器184二、电流/电压变换器185三、V/F转换器185四、F/V转换器187五、A/D转换器188六、D/A转换电路191第五节线性化处理192一、非线性校正方法192二、非线性校正电路193三、非线性特性的软件线性化处理193习题与思考题194第五章抗干扰技术196第一节检测系统中的干扰196一、干扰的种类、噪声源及防护办法196二、噪声耦合方式198三、放大器共模与差模干扰199第二节常用抗干扰技术201一、屏蔽技术201二、接地技术202三、隔离技术204四、滤波器205五、软件抗干扰措施206习题与思考题207第六章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208第一节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及一般步骤208一、自动检测系统设计原则208二、自动检测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209第二节加热炉温度测控系统设计214一、温度测控系统的设计要求与组成214二、温度测控系统的硬件设计215三、温度测控系统的软件设计219第三节煤矿顶板安全监测系统222一、煤矿顶板安全监测系统结构与组成222二、系统实现功能225三、KJ216顶板动态监测系统226习题与思考题230第七章智能传感器与现场总线智能传感器231第一节智能传感器概述231一、智能传感器的定义231二、智能传感器的功能与特点231三、智能传感器的实现途径232四、智能传感器的分类233五、智能传感器的发展趋势234第二节传感器智能化技术236一、智能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形式236二、传感器智能化实例238第三节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智能传感器240一、现场总线技术概述240二、现场总线技术智能传感器243三、现场总线仪表经典实
平台介绍|荣誉资质|联系我们|出版社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