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在熊天信、蒋德琼等编著的《大学物理》(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经典力学、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相对论和热学4篇,下册内容包括电磁学、波动光学、量子物理基础及物理学进展与应用3篇。本教材可作为各类高等院校理工科非物理学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其中的习题与思考题解答将另册出版。
"本书涵盖了教育部新制定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并精选了相当数量的拓展内容.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继承了第1版的特色,采取压缩经典、简化近代、突出重点的方法精选和组织内容.
目录
第1篇经 典 力 学
第1章质点运动学
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1.1质点
1.1.2参考系
1.1.3坐标系
1.2质点运动的描述
1.2.1位置矢量和位移运动方程
1.2.2速度
1.2.3加速度
1.2.4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
1.2.5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
1.3质点运动学的基本问题
1.4相对运动
习题
第2章牛顿运动定律
2.1牛顿运动三定律
2.1.1牛顿第一定律
2.1.2牛顿第二定律
2.1.3牛顿第三定律
2.1.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2.2几种常见的力
2.2.1弹性力
2.2.2摩擦力
2.2.3万有引力
2.2.4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2.3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3.1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2.3.2应用举例
2.4伽利略相对性原理非惯性参考系
2.4.1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2.4.2非惯性参考系与惯性力
2.4.3惯性离心力及其应用
习题
第3章能量与动量
3.1功质点动能定理
3.1.1功
3.1.2质点动能定理
3.2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做功特点势能
3.2.1弹力、重力和万有引力做功的特点
3.2.2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3.2.3势能
3.2.4重力势能和引力势能的关系
3.2.5势能曲线
3.3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3.1质点系动能定理
3.3.2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3.3.3机械能守恒定律
3.3.4黑洞
3.3.5能量守恒定律
3.4伯努利方程及应用
3.4.1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
3.4.2连续性原理
3.4.3伯努利方程
3.4.4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3.5质点与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3.5.1动量
3.5.2冲量
3.5.3质点的动量定理
3.5.4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3.5.5变质量质点的运动火箭飞行原理
3.6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3.6.1动量守恒定律
3.6.2对心碰撞
3.7质心质心运动定律
3.7.1质心
3.7.2质心运动定律
习题
第4章刚体力学基础
4.1刚体运动的描述
4.1.1刚体的概念
4.1.2刚体的平动和转动
4.1.3刚体定轴转动运动学
4.2刚体定轴转动动力学
4.2.1力矩
4.2.2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4.2.3转动惯量及计算
4.2.4刚体定轴转动定律的应用
4.3刚体定轴转动的功和能
4.3.1力矩的功
4.3.2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
4.3.3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4.3.4刚体的重力势能
4.4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
4.4.1质点的角动量
4.4.2刚体对定轴的角动量
4.4.3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4.4.4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习题
第2篇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第5章机械振动
5.1简谐振动的描述
5.1.1简谐振动
5.1.2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5.1.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5.1.4振幅和初相位的确定
5.2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5.3简谐振动的能量
5.3.1振动的动能和势能
5.3.2振动的能量平均值
5.4同方向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5.4.1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5.4.2同方向不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拍
5.5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5.6阻尼振动
5.7受迫振动和共振
5.7.1受迫振动
5.7.2共振及其应用
习题
第6章机械波
6.1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6.1.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6.1.2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6.1.3波面与波线
6.1.4描述波的特征量
6.2平面简谐波及其描述
6.2.1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6.2.2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6.3波的能量和能流
6.3.1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6.3.2波的能流和能流密度
6.4声波及其应用
6.4.1声速
6.4.2声强与声强级
6.4.3声压和声压级
6.4.4声音的三要素
6.4.5声波的应用
6.5惠更斯原理波的干涉
6.5.1波的叠加原理
6.5.2惠更斯原理
6.5.3波的干涉
6.6驻波
6.6.1驻波的形成
6.6.2驻波方程
6.6.3振动的简正模式
6.6.4半波损失
6.7多普勒效应
6.7.1波源不动,观察者运动
6.7.2观察者不动,波源运动
6.7.3波源和观察者均运动
习题
第3篇相对论
第7章相对论基础
7.1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实验基础
7.1.1历史背景
7.1.2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7.2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与洛伦兹变换
7.2.1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2.2洛伦兹变换
7.3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7.3.1相对论时空理论不破坏因果律
7.3.2同时的相对性
7.3.3长度收缩
7.3.4时间膨胀
7.4狭义相对论速度变换
7.5狭义相对论动力学基础
7.5.1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7.5.2相对论质点动力学方程
7.5.3质能关系
7.5.4能量和动量关系
7.6广义相对论简介
7.6.1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7.6.2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7.6.3惯性力与引力的等效
7.6.4广义相对论的实验检验
习题
第4篇热学
第8章气体动理论
8.1气体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8.2状态状态参量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8.2.1热力学系统
8.2.2平衡态
8.2.3描述气体系统的状态参量
8.2.4理想气体的三大实验定律
8.2.5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8.3理想气体的压强
8.3.1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8.3.2统计假设
8.3.3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8.4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
8.4.1温度的本质和统计意义
8.4.2分子的自由度
8.4.3能量均分定理
8.4.4理想气体的内能
8.5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
8.5.1大量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
8.5.2速率分布函数
8.5.3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8.5.4三种统计速率
8.5.5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的性质
8.5.6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实验验证
8.6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碰撞频率
8.6.1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频率的含义
8.6.2平均自由程与平均碰撞频率之间的关系
习题
第9章热力学基础
9.1功热量和系统内能的改变
9.1.1准静态过程的功
9.1.2热量
9.1.3系统内能的改变
9.2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9.2.1热力学第一定律
9.2.2等体过程
9.2.3等压过程
9.2.4等温过程
9.2.5绝热过程
9.3循环过程卡诺循环
9.3.1循环过程
9.3.2热机及其效率
9.3.3制冷机
9.3.4卡诺循环
9.4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定理
9.4.1热力学第二定律
9.4.2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9.4.3卡诺定理
9.5熵和熵增加原理
9.5.1克劳修斯等式
9.5.2熵增加原理
9.5.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习题
习题答案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