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85 元
丛书名:
- 作者:钟定胜、王稼倩 主编
- 出版时间:2025/9/1
- ISBN:9787122484512
-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适用读者: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安全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通用型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环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中图法分类:X32;X-01
- 页码:342
- 纸张:
- 版次:01
- 开本:16开
- 字数:(单位:千字)
本书分为两部分,共15章。第一部分为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包括第1章~第9章,内容涉及环境管理的思想、方法、原则、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法规及企业环境管理等;第二部分为环境规划与环境决策,包括第10章~第15章,内容涉及环境管理与规划决策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水、大气、固体废物管理规划,以及全球环境问题与管理等。
本书对有关环境管理与环境决策等方面的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环境管理工作实务进行了系统性整理与归纳,并将其内容与中国环境管理实践进行了紧密结合,突出了对知识理论与技术方法的实用性讲解,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安全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通用型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环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绪论1
第1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系统分析7
1.1 环境及环境问题概述7
1.1.1 环境的定义与构成7
1.1.2 环境问题的由来8
1.1.3 环境问题的分类9
1.1.4 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9
1.2 环境问题系统分析11
1.2.1 环境问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1
1.2.2 环境与技术14
1.2.3 环境与经济17
1.2.4 环境与人口21
1.2.5 环境与伦理24
1.2.6 讨论与结论26
复习思考题28
第2章 环境管理概述29
2.1 什么是环境管理?29
2.1.1 环境管理的主体(谁来管)29
2.1.2 环境管理的对象(管什么)31
2.1.3 环境管理的手段(怎么管)32
2.1.4 环境管理的目标33
2.1.5 环境管理的定义及小结36
2.2 环境管理学及其现状36
2.2.1 环境管理学的产生36
2.2.2 环境管理学的任务36
2.2.3 环境管理学的性质37
2.2.4 环境管理学发展现状38
2.3 环境管理基本原则40
2.3.1 全过程控制原则(全生命周期管理)40
2.3.2 双赢原则41
复习思考题43
第3章 环境管理的思想44
3.1 可持续发展思想44
3.1.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44
3.1.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本质47
3.1.3 生态足迹49
3.2 循环经济思想50
3.2.1 循环经济的发生与发展50
3.2.2 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3R”原则)51
3.2.3 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52
3.2.4 循环经济的实践案例53
3.2.5 循环经济的挑战与展望54
3.3 清洁生产思想55
3.3.1 清洁生产思想的由来55
3.3.2 清洁生产的定义与基本要求56
3.3.3 清洁生产的方法56
3.3.4 中国的清洁生产进程57
3.3.5 清洁生产的实施效果57
3.3.6 清洁生产的未来发展58
3.4 中国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58
3.4.1 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59
3.4.2 环境管理思想的作用61
3.4.3 环境管理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61
复习思考题62
第4章 环境管理的政策与制度63
4.1 我国的环境政策63
4.1.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63
4.1.2 “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64
4.1.3 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64
4.2 环境标准65
4.2.1 环境标准的含义65
4.2.2 环境标准的作用65
4.2.3 国内外环境标准概况66
4.2.4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66
4.2.5 制定环境标准的原理67
4.2.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简介68
4.3 老三项制度69
4.3.1 “三同时”制度69
4.3.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72
4.3.3 排污收费制度77
4.4 新五项制度80
4.4.1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80
4.4.2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82
4.4.3 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84
4.4.4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6
4.4.5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88
4.5 新的环境管理制度与ISO1400090
4.5.1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91
4.5.2 清洁生产制度92
4.5.3 环境标志制度92
4.5.4 公众参与制度94
4.5.5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95
4.5.6 河长制95
4.5.7 小结与展望96
复习思考题96
第5章 环境管理的参与者及其职责与手段97
5.1 环境保护行政机构97
5.1.1 环境保护行政机构的作用和意义97
5.1.2 中国环境保护行政机构的发展历史98
5.1.3 美国环境保护行政机构简介104
5.2 环境保护立法机构105
5.2.1 环境保护立法机构:中国105
5.2.2 环境保护立法机构:美国106
5.3 环境保护司法机构107
5.3.1 环境保护司法机构:中国107
5.3.2 环境保护司法机构:美国108
5.4 公民和非政府组织108
5.4.1 公民参与108
5.4.2 非政府组织的崛起108
5.5 大众传媒、教育机构109
5.5.1 大众传媒的作用109
5.5.2 教育机构的角色110
5.6 企业110
复习思考题111
第6章 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简介112
6.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必要性112
6.1.1 环境问题的影响112
6.1.2 环境管理体系的优势和价值112
6.1.3 政府与组织的支持113
6.2 ISO14000系列标准概述113
6.2.1 标准的组成114
6.2.2 全球推广与应用114
6.3 ISO14000标准的基本思想和运行特点114
6.3.1 指导思想114
6.3.2 运行特点115
6.4 ISO14000的实施步骤116
6.5 ISO14000申请认证的条件117
6.6 ISO14000申请认证的步骤117
6.6.1 领导决策和准备118
6.6.2 宣传、动员、培训118
6.6.3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118
6.6.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的流程126
6.7 ISO14000认证准备与审核流程127
6.7.1 ISO14000认证准备127
6.7.2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流程128
6.8 环境管理体系的内审员与外审员130
6.8.1 内审员130
6.8.2 外审员131
6.9 国家注册审核员的培训与认证131
6.9.1 报考条件131
6.9.2 培训与考试流程132
6.9.3 CCAA的角色132
复习思考题133
第7章 区域环境管理134
7.1 城市环境管理134
7.1.1 城市与城市环境管理概述134
7.1.2 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140
7.2 农村环境管理142
7.2.1 农村环境的概念和组成142
7.2.2 农业生产活动对农村环境的影响143
7.2.3 乡镇企业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144
7.2.4 农村环境的改善途径与管理方法汇总145
7.3 流域环境管理146
7.3.1 流域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146
7.3.2 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148
7.3.3 流域环境管理的案例分析149
7.3.4 未来的流域环境管理展望150
7.4 开发区环境管理150
7.4.1 开发区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150
7.4.2 开发区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152
7.4.3 开发区环境规划的要点简述152
7.4.4 开发区环境管理的现状与挑战154
7.4.5 改进开发区环境管理的建议155
复习思考题155
第8章 我国的环境法体系概述156
8.1 法律体系概念156
8.1.1 法律体系的定义156
8.1.2 部门法的定义与划分标准156
8.1.3 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简介156
8.2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体系157
8.2.1 环境法体系的定义157
8.2.2 环境法体系的独特性158
8.2.3 我国现行环境法体系158
8.3 2014年的新版《环境保护法》简介167
复习思考题171
第9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基础172
9.1 系统工程学理论172
9.1.1 系统工程学理论概述172
9.1.2 系统工程学理论在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中的应用173
9.1.3 案例介绍174
9.2 生态学理论175
9.2.1 生态学理论概述175
9.2.2 生态学理论在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中的应用176
9.2.3 生态学方法在社会经济及企业规划管理中的应用178
9.2.4 简要示例179
9.3 环境经济学理论180
9.3.1 外部性理论180
9.3.2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181
9.3.3 公共物品理论182
9.3.4 环境的边际代价理论182
9.3.5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183
9.3.6 环境经济学理论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184
9.4 环境伦理学185
9.4.1 环境伦理学的起源185
9.4.2 环境伦理学的主要理论187
9.4.3 环境伦理学的通用基本概念190
9.4.4 环境伦理学的应用领域191
9.4.5 环境伦理学面临的挑战192
9.4.6 未来的发展方向193
复习思考题194
第10章 环境规划概述195
10.1 概述198
10.1.1 环境规划的定义与内涵198
10.1.2 环境规划的作用198
10.1.3 规划误区:是工作还是科研?199
10.1.4 环境规划与其他社会经济类规划的关系200
10.2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和原则202
10.2.1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202
10.2.2 环境规划的原则203
10.3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基本过程与规划类型203
10.3.1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203
10.3.2 环境规划的基本过程204
10.3.3 环境规划的分类204
10.4 环境规划的发展概况和趋势205
10.4.1 国外环境规划的发展概况205
10.4.2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207
10.4.3 我国环境规划的现状分析208
10.4.4 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与展望208
复习思考题209
第11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方法:调查、预测与决策210
11.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调查方法210
11.1.1 数据收集方法210
11.1.2 现状评价214
11.1.3 问题识别216
11.2 环境规划中的预测方法217
11.2.1 环境预测概述217
11.2.2 常用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预测方法220
11.2.3 复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预测方法简介225
11.2.4 水环境污染预测227
11.2.5 大气污染预测方法234
11.2.6 固体废物污染预测240
11.2.7 噪声预测方法243
11.3 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244
11.3.1 决策过程及其特征244
11.3.2 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技术方法247
复习思考题257
第12章 水环境规划258
12.1 水环境规划概述258
12.1.1 水环境规划的定义与主旨258
12.1.2 水环境规划的基本步骤258
12.1.3 水环境规划要注意的关键性问题260
12.1.4 水环境规划的类型与层次261
12.2 水环境规划的专业基础工作262
12.2.1 水环境容量263
12.2.2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268
12.2.3 水污染控制单元270
12.3 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272
12.3.1 工程技术类措施272
12.3.2 管理技术类措施273
12.4 水环境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与综合决策274
12.4.1 多指标决策分析法(MCDM)275
12.4.2 费用效益分析(CBA)275
12.4.3 方案可行性分析275
12.4.4 环境影响评价(EIA)277
12.4.5 水环境承载力分析278
12.5 水环境规划实例280
复习思考题280
第13章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281
13.1 大气环境规划概述与大气污染类型281
13.1.1 概述281
13.1.2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281
13.1.3 大气污染物282
13.1.4 大气环境系统与规划类型283
13.2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与方案的制定284
13.2.1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284
13.2.2 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285
13.2.3 大气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285
13.3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287
13.3.1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287
13.3.2 确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边界289
13.3.3 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方法290
13.3.4 总量负荷分配原则292
13.4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293
13.4.1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293
13.4.2 集中供热294
13.4.3 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294
13.4.4 实施清洁生产294
13.4.5 控制移动源的排放294
13.4.6 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294
13.4.7 加强绿化295
13.5 大气污染治理制度的变迁过程295
13.6 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国际经验299
13.6.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行动计划及监测体系299
13.6.2 主要固定污染源的国家排放标准300
13.6.3 移动污染源国家排放标准300
复习思考题300
第14章 固体废物管理与规划301
14.1 概述301
14.1.1 固体废物的分类与来源301
14.1.2 固体废物的特性302
14.1.3 固体废物带来的环境问题302
14.1.4 我国有关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303
14.2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304
14.2.1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04
14.2.2 规划技术路线305
14.2.3 规划方案制定方法与思路308
14.3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实例312
14.3.1 背景分析313
14.3.2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制定313
14.3.3 实施过程314
14.3.4 实施效果316
14.3.5 经验与教训317
复习思考题317
第15章 全球环境问题与管理318
15.1 全球环境问题概述318
15.1.1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318
15.1.2 全球性环境问题:气候变化319
15.1.3 全球性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丧失321
15.1.4 全球性环境问题:污染323
15.1.5 资源枯竭324
15.1.6 海洋问题325
15.2 国际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326
15.2.1 国际条约和协议326
15.2.2 环境评估329
15.2.3 技术转让与合作333
15.2.4 公众参与与环保教育335
15.2.5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336
15.3 中国在全球环境问题管理中的基本原则与行动337
15.3.1 基本原则337
15.3.2 实际行动339
复习思考题340
参考文献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