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与分析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在夯实学生化学理论基础的同时,肩负着培养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使命。多年来,教研室始终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探索在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随着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力求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本书立足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无机与分析化学的课程特点,精选和设计了一系列思政教学案例。通过将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生态文明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致力于培养兼具扎实化学素养和家国情怀的新工科人才。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强化科技前沿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本书精选国内外最新科研进展,重点展现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新能源材料、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成果,将科技创新与国家双碳目标等重大需求有机衔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生发科技报国的使命意识与创新自信。
(2)注重化学史的融入。在案例编写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科学知识本身,更注重呈现科学发现的背景与发展脉络。在酸碱理论中梳理了从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布朗斯特劳里质子理论、路易斯电子理论,到皮尔孙软硬酸碱理论及富兰克林酸碱溶剂理论的完整演进过程;在氢键研究方面,呈现了从提出氢键概念,到应用现代先进表征技术实现氢键可视化研究的百年探索历程。这些内容既展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又通过科学家的探索故事和思维方法,充分体现了化学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方面的独特价值。
(3)突出教学实用性。每个教学案例均包含思政元素融入方案(含思政元素融入简表和详细分析)、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细化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教学设计与过程(含完整的教学过程设计、多元化教学策略及效果评估方法)、拓展应用资源(包括课外思考题、教学策略及教学效果分析)。这种设计为教师提供了拿来即用的教学资源包,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操性和推广价值。
本书由长期从事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及课程思政研究的一线教师团队合作完成,常州大学黄薇、戎红仁担任主编并统稿。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受益于责任编辑认真细致的编辑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书中引用了较多书籍、研究论文的成果,在此对所有作者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在后续修订中不断完善,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黄薇
2024年10月
根深基础稳,梦远星空明
以晶体场理论教学为例1
千丝万缕连微处,众志成城锁乾坤
在氢键教学中培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探索11
规则与灵活并存
从氧化数与化合价看应对复杂问题的策略24
巧解金属分离之道
探寻沉淀溶解现象中的平衡智慧33
铁的双重礼赞:从生命之源到文明之基
铁系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44
理性之光,探知无垠
从维尔纳的研究历程看配合物的组成与命名57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以酸碱理论教学为范例65
护航生命,调控平衡
从缓冲溶液的原理到应用73
探化学平衡智慧之美,绘人与自然和谐之画
以化学平衡教学为例82
团结协作,共谱华章,探索螯合物的奥秘
以螯合物化学为例93
感悟动态平衡,敬畏生态和谐,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以多相离子平衡教学为例102
绿色化学视角下的教学实践与家国情怀培养
以高锰酸钾滴定法为例111
砥砺前行,笃行致远
以硫化物沉淀的生成教学为例11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沉淀转化看绿色环保的科学路径127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石,走科技创新之路,谋社会持续发展
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原电池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教学为例134
在误差中追求真实,走向精准之路
以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教学为例142
后记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