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图法 【
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分类索引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
阮可 /2018-12-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概论》主要体例清晰,内容全面,皮具性强,有深入性,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如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中的一、公共服务标准化概述二、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实践和探索等,在本书前几章中,重点通过基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标准化问题进行解读,如第二到第八章大纲入下:
第二章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化,
一、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概述,
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保障标准的框架和指标,
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的实现路径,
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的实践,
第三章
定价:¥49.8 ISBN:9787303234981
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
彭泽明、张海燕、李健 /2018-12-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教材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以背景透视、案例描述、案例分析、结语、思考题为主要逻辑线索,以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为检验目标,培养基层文化工作者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教材重点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及其发展的重点难点,进行教材的框架构设。全书除绪论及后记外,共设五章15类案例。即:*章: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下列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流动服务、总分馆制建设、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5类案例;第二
定价:¥49.8 ISBN:9787303235520
跨文化交际
安小可 著 /2018-12-1 /重庆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美国跨文化交际培训理论为依据,按照3个步骤安排教学内容:跨文化知识的吸取、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技能的获得。全书分为l0个单元。从理论入手,着重介绍文化相关概念和理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知识和价值观。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从日常言语交际、非语言文化交际、饮食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到很后文化的交融。本书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特别注重跨文化交际中的实例分析。收集靠前手案例,旨在通过对中西方隐性和显性文化的对比,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意识,提高驾驭语言的能
定价:¥35 ISBN:9787568910484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刘钰 /2018-11-1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界定了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梳理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从外部性、公共物品属性、制度边界、产业升级、产业转型以及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角度阐明了财税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进而,对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借助数据分别对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游戏、动漫、等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现行财税政策的促进作用和不足做了阐述。*后,在借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等国家文化产业财税政策后,提出我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制度设
定价:¥33 ISBN:9787504381576
跨文化交际实训(双语)
刘重霄,刘丽 /2018-8-1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从结构安排上,本教材主要包括7个单元的内容,涵盖了跨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必要的知识信息、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行为以及跨文化商务实践,Understanding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ultural Patterns and Communication;Managing Intercultural Conflicts;Verbal Communication;Nonverbal Communication;Busin
定价:¥39 ISBN:9787566319197
孔孟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
宋永利 张宏图 樊云松主编 /2018-8-1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书紧贴国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要求,系统梳理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保护与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积极作用。第一~四章从定义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与原则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进行了分析。第五~十一章从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民俗,民间音乐、舞蹈与曲艺,传统中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角度对孔孟之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详尽的个案分析,对了解孔孟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
定价:¥72 ISBN:9787568262323
文明碰撞与范式转变:19世纪来华德国人与中国
温馨 著 /2018-8-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欧洲与中国两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由来已久,从“现代性”的视角考察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文明交流关系的动态发展及演变进程,能够为当下的世界提供重新审视近代中欧文明交流史的另一种可能。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政治组织与制衡、经济贸易沟通、科学技术发展、精神文化与信仰等与近代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相关的一系列因子为核心,通过此种意义上的“文明”概念考察19世纪来华德国人与中国文明相遇的范式转变。 在梳理19世纪来华德国人所著旅华记述的基础上,本书将研究重点集中于三位19世纪来华的德籍代表性人物之上:新教传教
定价:¥78 ISBN:978752012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