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 R2 中国医学】 分类索引
-
- 中医各家学说
- 徐江雁,胡方林主编/2018-1-1/科学出版社
本教材以医家-学说-学术流派为主线,重点介绍对中医学术发展起到主要推动作用和产生重要影响的医家、学说和学术流派。共分五部分:绪论部分介绍课程性质、地位、研究内容、特点。历代名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部分以历史发展为序,选取30位具有突出贡献和重要影响的医家,介绍其生平、学术成就及影响、主要学术思想、临证特色经验。中医主要学说部分对八种主要学说,介绍其形成背景、发展脉络、理论基础、学术特点及其对临床的指导价值或意义。中医主要学术流派部分介绍了五个大家公认的学派及其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实训项目部分以医案
-
定价:¥58 ISBN:9787030552365
-
-
- 中医二论五病说
- 严冰著/2018-1-1/东南大学出版社
经过“痰"、“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水活源头,细心揣摩,由弟子相助,写成“痰论”、“血瘀论",名谓中医二论。以及五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对体会较深的五种病进行整理,合而名曰《中医二论五病说》。五病说,慢性肾炎一一治宗脾肾是其关键活血化瘀贯穿始末;糖尿病一一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夹瘀阻络是其必然;中风“治未病"为贵一一益肾充脑活血通络;外感高热一退热为先一方加减;中医药治癌之路40年一一五法一统。
-
定价:¥42 ISBN:9787564174774
-
- 中医学(合肥版临床)
- 张俊平,何威主编/2018-1-1/科学出版社
本教材是根据三年制临床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中医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的。中医学基础是医药各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一门基础课。它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与古代哲学及方法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疾病的防治原则与康复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学习中医其他基础课和中药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
定价:¥55 ISBN:9787030553003
-
- 伤寒论讲义(第3版)(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 主编:周春祥;李赛美/2018-1-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教材以明代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为蓝本。内容取自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共计10篇,398条,113方。《伤寒论》是以外感病为契机阐述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的经典医著,其开创的六经辨证体系、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辨证思维方法、严谨而灵活的组方用药法度等,都为后世树立了典范,至今仍为医家所重视,成为中医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
为修正前期教材编写字数太多、内容尚欠精练、学生负担过重的缺陷,特编写本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通过本教材的学习,牢固掌握本
-
定价:¥35 ISBN:9787547838594
-
-
- 中药方剂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创新教材
- 彭欣 王均宁/2018-1-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药方剂学》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创新教材,本书借鉴了古代本草学著作的特点,将中药与方剂紧密结合,突出以药类方的特点。全书共分27章,所论中药计369味,方剂计223首。全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系统论述中药学与方剂学的基础理论。各论主要包括:本类方药的定义及其功效、主治病证、配伍应用、使用注意等方面的共同点和特点。其后,对各味药物以及相应类方进行重点论述。书中每味药物和每首方剂均附有出处,药物名称、基原、用量与使用方法等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为准。为便于检索查阅,
-
定价:¥55 ISBN:9787513223102
-
- 医古文习题集(新世纪)·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习题集
- 许敬生/2018-1-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医古文习题集》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医古文》配套的教学用书。习题范围与教材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一致。读者对象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生科生、成人教育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人员及其他学习中医药的人员。编写本书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以习题形式进行复习、巩固、强化,也是学生应考提供便利。命题贯彻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着重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综合知识的能力。一、参照标
-
定价:¥45 ISBN:9787801564818
-
-
|